回顧台灣補習班發展歷程,民國42年開始有補習班,截至目前為止已有55年以上的歷史。從最早期的升學類補習班為主,解決莘莘學子更上一層樓的課業加強需求;直至60~70年代隨著婦女大量就業趨勢,兒童的看護問題也衍生安親班的設立,並慢慢的由純照護至學校課業的指導及多元的才藝學習附加價值;至90年代,全球化浪潮持續擴大至今,外語能力已成為必備的職場生存條件,而少子化及雙薪家庭的結構下,父母非常願意從小投資教育費用,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點,外語似乎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需求,此內需也同樣促進外語補習班的設立成為主流;近年來,文理補習班也因6年前的教改開始,因私立初高中卓越知名大學升學成效,慢慢的也出現為以私立中學升學為導向的補習班。
截至2008年5月,全國共計有17,648家補習班,經營模式則以區域性經營為主,主要以國中小文理補習班、安親才藝班、外語補習班、碩博士班及證照班為主流,市場商機一年高達1,000~1,500億元,超過113萬人次,其中20人,就有一個人上補習班。補習班類型以文理補習班最多約9,225家、其次為外語補習班約5,382家及技藝類補習班約3,041家;北部台北縣市、基隆市及桃園縣共計7,089家,佔總數40%,其次中部之台中縣市及彰化縣共計3,593家補習班,佔總數20%,南部則以高雄縣市補習班最為興盛,共計約3,106家補習班佔總數18%,其餘各縣市依人口多寡,呈現補習班存在之環境,從0~300多間,真實反映教學資源不均,甚至缺乏的情況。而一綱多本實施已近6年,完全改變補習班以往大班教學的經濟規模班型態,改為為符合不同教學版本之小班教學,致使補習班成本大幅成長,再加上少子化現象,各補習班招生也面臨相當大的挑戰,每年從6月份到8月份,為各補習班奠定明年營收的關鍵招生月份,補習班個人及優質化的教學服務也越趨重要,補習班目前似乎面臨著生存的危機及轉型的契機。
現今補習教育市場的競爭愈來愈激烈,補教業者的經營型態也逐漸往企業化及連鎖化的經營方向發展。而未來終身教育、兒童補教需求及多元化教育管道之潮流趨勢,也為我國的補習教育產業注入無限的生機。其中多元化教育教學模式的改良,進修教育以往多半為實體教室授課方式辦理,其後由於廣播、電視的加入,而興起空中教學的熱潮,使得進修補習教育的實施更趨多元化,更有遠距教學、函授、研討會、系列講座等便利的學習方式,使得民眾參與進修更為便捷。尤其是近年來數位學習的興起,不僅創造更便捷的學習管道,更為補教產業帶來新的商機!
根據財團法人策訊工業策進會數位教育研究所2005年對補教導入/應用數位學習現況的調查,補教業於教學中未使用任何資訊科技輔助的比例最高,占69.3%,其次為有將教學資料燒成光碟發送,占17.9%,再其次為以網站提供教學資源,占10.3%。未導入數位學習的補教業者中,有77.6%目前沒有資訊科技的應用部門,此外未導入的原因包括資金不足、規模小不需要、使用過但效果不佳等。已導入數位學習之補教業者皆表示使用數位學習的範圍以「針對原本實體課程的學生進行輔助或補救教學」的比例為最高,佔導入業者的65.2%,其次為「另外招生,銷售純數位學習課程」,佔32.6%。
對於有意願但卻觀望的補教業者認為,導入數位學習主要的阻礙為「學生學習習慣未建立」的比例為最高,占40.0%,其次為「無法估算數位學習的學習績效」,占34.3%。已導入數位學習之補教業者其導入數位學習的過程中,遭遇到的阻礙主要31.4%為「學生學習習慣未建立」,其次22.9%為「數位教材更新成本高」、22.9%「家長對數位學習的認識不足」,20%為「缺乏可參考的成功模式」、「投資報酬無法計算」及「缺乏顧問諮詢」。
由補教導入/應用數位學習調查數據可知,補教業者對於消費者的需求掌握也還在摸索的階段,因此如何以學習者的角度為出發點,讓學習的內容以適當的型態透過網路與電腦來傳遞,以收致數位學習的效益,將是國內業者應加以思考的主要方向,方能有效掌握熱門的幼教學習、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市場及證照市場的數位學習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