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個世紀以來,人類科技及文明發展日漸快速,但我們卻總是忽略了最重要的議題—陪伴著人類一路走來的環境。該如何保育環境,使其永續發展,將會是人類必須面對最大的一門功課。多數人對於環境問題開始產生了覺醒,也知道永續發展的重要性,但較為可惜的是,如何推動環境保育、甚或積極進行整個自然環境補償性的保護,國人卻沒有深刻認知。
教育部為了提高國人對環境變遷以及永續發展的認識,特別在網際網路上開設了一門課程,希望藉由網路多媒體,資訊收集分析、資訊分享等技術,結合環境教育課程教材資料蒐集整理、編制,並結合適宜網路學習的教學設計,建構一門數位學習的示範課程。教育部並希望藉此課程的示範,提供各大專院校開設與建置數位學習課程的參考,並提供有效環境教育數位學習,從了解與覺知環境教育的內涵,近而觸發真正的環境關懷與行動。而這樣的課程以環境教育為主軸,配合數位學習,希望能培養人們對於環境正確的認知、態度與價值觀,在透過各種方式解決環境問題之際,建立人與環境正確的相處之道。

(網站首頁)
教育部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課程共分三大區塊,『探索實作區』、『概念知識區』、以及『學習策略區』。『探索實作區』共分為四個探索模組,以下還有十多個探索單元,每個單元都希望學習者能以個人或小組的方式進行實際的探索活動,而其課程特色在於極具完整性,期望從感官覺知的體驗、基本資料調查、生態、物質、能源、人文等項目的探索,引起學習者的興趣,並加以議題討論、規畫、最終以執行做為課程的總結。學習者可經由實際的探索過程,進行環境解決的學習歷程,確實達成『探索』與『實作』兩大主要目標。

(課程分三大區塊)
『概念知識區』則依照學習者的需求而有不同的學習方式,可自學或是配合課堂學習,共有二十個學習單元,時數約為三十小時。其課程的完整度,讓每個單元可獨立存在,個個皆是線上學習的完整課程。至於單元性的學習目標亦非常清楚,互動課程(文字,圖片,影片,動畫,練習等),並提供課中、課後測驗,以及相關的學習延伸資料。此區乃關注於大學生對『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應具備的基礎知識為學習主要方針,使學習者在學習基本知識之餘,能接觸多方延伸資料,達到雙重學習之功效。
第三區為『學習策略區』,此區提供四個重要的環境教育學習策略:『體驗學習』,『故事發展』,『價值澄清的角色扮演』,以及『環境主題地圖繪製』。這四項學習策略可以結合先前提到的探索實作區之教學,促進學習的落實,態度的培養,以及學習成效的呈現。而本區的各項策略亦可應用於環境教育的教學理論,如:經驗學習,價值澄清,環境覺知,議題探索等理論,並強調學習歷程中對學生所產生的意義。
使用課程的方式簡單易懂,學習者只要登入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的網站(http://enviornment.edu.tw),便可以看見三大學習區塊的文字介紹及圖像按鈕。學習者不需註冊,只要決定自己心目中最想學習的課程,按下『開始上課』,便可輕鬆學習。以『概念知識區』為例,進入此區之後,將會看見四幅灰底之圖畫,卻沒有進一步的指示及內容,不用擔心,這其實是網頁設計者在美感上玩弄的一個巧思,只要輕輕將滑鼠移至圖片上,原本灰底的圖片將會很快的變成精緻多彩的單元介紹!其圖片的精緻度和整體的設計感也都具有相當水準,而使用者只需在『環境議題』、『全球環境變遷』、『生物多樣性』及『永續發展』四種課程中選擇一樣,就可以進入下一步的學習。

接著再點選『生物多樣性』這門課程,待網頁讀取完成後,選擇『生態系統與生態平衡』,將有內容豐富的課程網頁跳出。此課程網頁有許多極具特色的分頁,舉例來說:『學習前導』是由真人影片的方式為學習者做課程的預先說明,『充電區』則提供了許多古今中外名人對生態的看法,相當有趣。其餘『課程評量』、『名詞解釋』也都是非常有利於學習的功能,使用者可以斟酌自身的學習狀況並加以使用,相信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目前科技的進步與普及,使多元化的學習更引人注意,也順利讓政府把數位學習及環境議題結合在一起。總的來說,數位學習只是讓國人更注重環境保育及永續發展的一個手段,其本質是不會改變的,我們都必須為自己的環境盡一份心力,必須學習如何去保育,如何讓資源能永續發展及生生不息。只是科技的進步允許我們跳脫紙本的制式化教育,讓原本枯燥的課程更加多采多姿,不只增添學習者對環境議題的興趣,也同時為環境教育開拓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使用者可直接於線上填寫互動式評量)
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的網站(http://enviornment.edu.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