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路服務的進化,網路從私人封閉到全球網路Internet更進為Web2.0開放架構,網路的應用不斷進化,除了對商業、生活、娛樂等方面的影響外,亦對學習模式有更多樣化的展現與應用,現有的學生有更多的資源可供參考與學習,教師亦有更多的學習資源可以使用,不管是Wikipedia、Youtube、Google、Flickr、Blog,教師可以應用與參考的資源已經遠遠超出教師所能預期。
但對於教學本身而言,根據研究指出(熊治民、2006) 各大專學校導入學習平台的比率早在2006年就已有超過50%以上的學校擁有學習平台,但是根據非正式統計指出教師運用學習平台教學的科目比例遠遠低於10%以下,這樣的數據指出目前的學習平台模式對於正規教育的教學模式似乎還有進化的空間。
此外對於許多以學習平台輔助教學的教師而言,目前的學習平台較合適於企業自學使用,但對於需要教師的補教教育與正規教學而言,現存的學習平台存在著以下問題:
l 封閉環境:對於教學者而言這樣的平台將所有的學習資源孤立於學習平台裡,無法給非平台會員使用、無法與其他教學者互動,僅能將學習管理電子化。
l 使用介面不夠友善:對於大部分的教學者而言,這些平台的使用介面並不像 Blog相簿,或是Youtube、Google這樣簡單易用。
l 無法累積知識成為教材:教學者通常需要重複建立自己的專業網站(Blog或wiki),並且需要在學習平台上另建立一套資源。
l 需自備平台:教師需要學校供應平台或是自行維護免費平台(如Moodle),並且需要昂貴的費用支持。
因此,資策會研究開發以協助教師社群為目標的Teaching Blog,亦是期望透過這樣一個Web 2.0的概念應用於教育科技,真正讓教學踏上e-Learning 2.0的時代。這樣的Teaching Blog具備以下特色:
l 以Blog架構降低門檻以提供免費的個人化教學網,教學者以建立Blog的方式建立學習/教學資源。
l 結合教學平台與個人專業網站,此個人化教學網既是教學/學習平台亦是個人專家Blog。
l 內容可開放給全球使用者使用,未來趨勢將是Share with world,透過Teaching Blog的方式,人人可以是教學者。
l 整合學習資源庫快速產生教材,教師可以非常簡單的累積自己的專業並且透過簡易的web編輯方式將這些素材整合成SCORM教材。
l 建立Teacher community,個老師之間有個平台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分享教學經驗與資源。
目前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所主導開發的Teaching Blog (Tlog)包含功能有:提供彈性、可界接的功能API、與多個外部資源庫界接、串接部落格內容的SCORM線上編輯器、提供多樣化內容展現的文章編輯器、提供多元的互動機制、允許多人共同編輯部落格、提供資源分享與追蹤機制、提供彈性、多功能的系統管理機制…等。相關功能將提供現有的Blog進化為可以供教師應用於教學的Teaching Blog,並擴大加入更多能夠協助教師簡單蒐集資料與教學的功能,來降低準備教學耗費之時間與資源,讓教學者有更多的時間在規劃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以下為現有的Tlog畫面,供各位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