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 第七卷第十一期
活動快訊
數位典藏專業培訓課程(十)、(十一)、(十二)「典藏核心技術與系統2」即日起開放報名
歡迎參加11月19日【數位學習產業鏈知識網成果發表會】
數位典藏學術資料庫系列講座(四)古蹟建築與數位典藏
「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學術研討會
敬邀參加【藏諸名山、放諸四海:數位典藏的收放之間】學術研討會
第二屆數位藝術評論獎頒獎典禮暨評論發表會
專題報導
數位典藏專業培訓課程(一)~(三)「數位內容建置技術1」已於10月1日、10月8日及10月16日落幕
看「六堆風雲」網站遊戲,如何引爆客家文化數位學習風潮
2008年中央研究院Open House‧歷史語言研究所活動報導
漢字繁簡字體論
全球華語文市場,台灣精品走出去
數位典藏專業培訓課程(四)~(六)「數位內容建置技術2」已於11月5日、11月7日及11月10日落幕
97年度數位學習產業市場推廣 – 英國數位學習拓銷活動於10月30日圓滿達成
大丈夫,何患無『辭』! ─新興中的智慧型輔助寫作平台
計畫巡禮
故宮e學園 中華文化線上新傳承
分享園地
尋找華語文裡的《海角七號》
2008台北國際禮品暨文具展覽會觀展心得
 
分享園地 >
上一篇 | 返回電子報
 
2008台北國際禮品暨文具展覽會觀展心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數位知識總體經營計畫總支援分項助理/陳泰穎

    本次臺北國際禮品暨文具展覽會,除傳統禮贈品產業外,同時結合了文化創意產業概念,於10月23日至26日,在臺北世貿一館隆重舉行。而在今年度的展覽中,我們可以觀察到以下幾項文化創意產業界發展趨勢,謹以野人獻曝之心,將所觀察到的現象和先進分享。

1. 在地工藝地理誌的概念與社區總體營造之結合:
  今年文創展中出現了一項非常有趣的概念,也就是所謂的「在地工藝地理誌」。也就是由各地社區,將本地獨特產業結合地方文史,型塑成具有故事性魅力的產品。將臺灣各縣市在地工藝產品加以整合之後,即可形成一部斑斕的福爾摩沙在地工藝地理誌。而配合目前國內盛行之週休二日假日旅遊概念,各社區將可透過各地特色產業,吸引外地遊客,活絡本地產業經濟。不過,這類型地方文化產業的形成脈絡、與其訴求感動體驗的故事背景,往往是較為小眾的地區性社群成員經驗。如何透過適當的文化傳譯工作,突破本地客層,讓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內外人士同樣能欣賞本地工藝之美,是未來可以努力的目標。

2. 地方政府、觀光產業的整合:
  地方政府參展的狀況,也較2008年春季禮品展有顯著成長。筆者印象較深刻的是台北縣政府與臺南縣政府之參展攤位。臺北縣以縣內各博物館為展覽主軸,陳列各文化館舍所開發的博物館商品,同時宣傳縣內各項觀光景點。我們可以觀察到,臺北縣政府的參展目標是以吸引觀光客前來北縣觀光,為主要行銷導向,和目前臺灣文創產業所熟知、以禮贈品型產業圖像加值為主流的運作模式,是不太一樣的作法。台南縣政府的展覽區塊設計,則呈現了相當吸引人的視覺效果。其要素亦與台北縣政府略有不同,主以縣內各社區所自行發展的文創產業為經緯,在一個個的玻璃櫥窗內展示各社區、工作室所開發之實體產品。但由於各社區工作室之聯絡人資訊,只標明在玻璃櫥窗內的說明牌內,倘若無其他整體行銷文宣及網站,後續媒合與吸引文創投資的工作,恐怕會遇到一定程度困難。(筆者曾於11月3日路過臺南成功大學附近街道,觀察到在地業者所出售的環保籃、環保袋。這些產品主以藤麻等植物性纖維製成,織工精細,令人愛不釋手。倘若可整合行銷資源,當有市場潛力。)

3. 原住民族風尚的省思:
  南島民族原住民,對於臺灣社會來說,始終是極為特殊的他者存在。而在近年原權運動告一段落,原住民族基本人權已得一定程度保障後,原住民族傳統文化亦超脫傳統政治抗爭與被觀看的觀光文化展演等形式,透過服飾、音樂、飲食、日常用具等流行文化實踐,滲入主流社會當中,亦受一定市場肯定。本次文創展,主辦單位即開闢原住民族專區,介紹得到政府認證之各部落傳統文化工作者的作品,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風尚。原住民文化在當今得到市場重視,對於原住民族之文化權來說,誠然可喜可賀。唯觀察目前已出臺的原住民文化風尚產品,彼此之間在設計理念與風格上,擁有極高的同質性。非深黯原住民文化生態者,恐不易區分其中差別;而更具市場競爭力的原住民族文化品牌也仍待建立。因此,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是否能夠在不造成消費者疲乏的狀態下,持續成長,恐怕還需要所有行動者繼續思量、努力。

4. 個人藝術創作授權時興:
  隨著當代華人藝術越來越得到世界主流藝術拍賣市場肯定的潮流之下,以個人藝術創作者作品出發,所衍生之藝術投資與藝術授權展業,亦得蓬勃發展。就目前威泰創意、Artkey等國內授權廠商來說,發展現代藝術家之圖像授權,塑造其個人品牌,也同樣成為創造授權商利潤的可靠商業模式。而這類現代藝術家的圖像作品,雖非古典傳世之作,但卻直接與當代人的生活及心靈困境互動、對話。也因此,這些具有溫馨、療傷或嗆聲效果的圖像,也就特別受到消費大眾的歡迎。

5. 表演藝術團體的商業化:
  今年的文化創意產業展覽當中,主辦單位也設立表演藝術專區,讓各個表演藝術團體擁有發聲機會。除尋求新的展演機會外,商業化的表演藝術團體更可以進一步朝品牌授權方向發展。例如霹靂布袋戲,由於已然成功塑造了一個屬於霹靂、深受戲迷歡迎的穩定世界觀,因此霹靂布袋戲得以衍生其相關主題商品(如收藏卡、戲偶、電玩遊戲、戲服、電視劇集等),小小戲偶創造了碩大產值,亦是另類臺灣奇蹟。

6. 海角七號的奇蹟:
  而今年奇蹟中的奇蹟,莫過於電影海角七號的賣座。除了電影本身的高票房,與捧紅一班從影人員之外,電影週邊相關商品(如音樂原聲帶、明信片、馬拉桑小米酒、恆春深度旅遊)所帶動之產值,亦不可小覷。

7.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計畫參展狀況:
  今年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科技計畫單位,只有國立故宮博物院參展。而從整體參展攤位屬性分析,專走中華歷史文化風尚的產業界攤位,似乎也不如2007年秋季禮品展與2008年春季禮品展為多。不過,故宮博物院的展區由於經過精心設計,因此仍受參觀民眾的歡迎,許多民眾紛紛與故宮和Alessi合作生產的乾隆公仔合影留念,人氣十足。相信只要持續有成功的產品企劃與行銷,中華風尚的文化創意領域,成長空間仍然極為可觀。

小結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計畫,被要求產值也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不過誠如某些文化創意產業工作者的思考,文化藝術類的典藏、圖片,直接轉化成圖像類型的商品,是否就是一個好商品呢?文化商品,是需要經過縝密的研究、跨領域know how整合與行銷,才能夠成功。
  就目前參加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計畫的機構、單位來說,或許可粗略分為「博物館型」、「研究機構及圖書館型」等兩大類型。博物館型的參與機構原本就有豐富的觀眾互動經驗,本身也有較強的故事行銷能力與踏入文化創意產業的意願。因此政府與立法院或可協助修法,在創收回饋博物館單位等實務層面給予方便,讓博物館單位有更強的動機進行文化創意產業工作。
  而對於研究機構與圖書館類的典藏單位,要求這類對商業一無所知的單位參與商業機制,恐怕也不一定能夠達成預期的營業額。但是,研究機構與圖書館類典藏單位,仍然可以透過資料庫對國外的付費授權開放,取得一定創收。換言之,只要典藏資料內容具有一定學術價值,典藏單位亦能妥善經營本身之資料庫(建置外語使用平台、營造人性化使用功能),仍然有機會可以取得一定的創收成績。
  而不論是博物館型或是研究機構及圖書館型的單位,我們也都可以從Story teller的角度出發,來深化商業類型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空間。我們都同意,光在馬克杯印上一張文物圖片,效果可能有拙有劣。同樣的產品設計案件,在設計師對文物圖像進行詮釋時,倘若能對文物本身背景有所認識,知道其感動之處何在,將會對設計工作有一定的幫助。或許我們的典藏機構,也可以仿效教育類型文化創意產業的作法(或甚至與誠品講堂、學學文創志業等機構合作),針對本身典藏主題,舉辦主題工作坊(或沙龍),歡迎對該主題有興趣的文化工作者、設計學院師生前來參加,透過這類型的知識交流,深化人文專業素養,讓設計中蘊含更豐富的歷史感與存在感。
  文化創意產業,存在著多種可能性。透過這類型的展覽,不同產業、領域的專業人士,將有機會能夠齊聚一堂,彼此共同分享知識與經驗。相信在跨領域的激盪之下,文化創意產業將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而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也能夠從中持續得到目前最新的產業脈動訊息,從而協助國家走出一條文化的康莊大道。

參考網路資源
臺北國際禮品暨文具展覽會官方網站
http://www.taipeitradeshows.com.tw/giftionery/autumn/chinese/index.shtml
威泰創意
http://www.cathaycreative.com/
Artkey
http://www.artkey.com/Web_artkeyII/index/index.asp
霹靂網
http://www.pili.com.tw/
海角七號電影官方blog
http://cape7.pixnet.net/blog
國立故宮博物院
http://www.npm.gov.tw/
Alessi台灣區官方網站
http://www.alessi.com.tw/
誠品講堂
http://www.mw.net.tw/user/eslite/
學學文創志業
http://www.xuexue.tw/

 
2008台北文創展,台南縣政府攤位
 
 
威泰創意展示攤位
 
 
電影海角七號原聲帶發行廠商攤位,有不少民眾參觀
 
 
現場除海角七號原聲帶之外,亦販售有片中出現的小米酒,現場銷售狀況不惡
 
 
海角七號深度旅遊地圖,詳記電影重要情節的拍攝景點,影迷可按圖索驥前往恆春,走一遭屬於自己的海角N號之旅
 
 
上一篇 | 返回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