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 第八卷第三期
活動快訊
國立中央大學-《典藏無限‧學習無線-數位生活1等e》校園巡迴主題特展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98年度推廣應用公開徵選-產學合作徵求計畫」即日起展開
【敬邀參加】前瞻數位視訊處理技術研討會
敬邀出席MCN Taiwan 「博物館藏品登錄與系統建置經驗分享」工作坊
公共出資的科學資料與出版品的一般使用與授權學術研討會
敬邀出席 MCN Taiwan「3D數位典藏應用流程」工作坊
敬邀參加「第六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現正報名】
『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站』 教師資訊素養研習會接受報名
穿越歷史長河巡迴特展臺東場順利開幕
2009 Spring TEI Workshop報名開始了!
專題報導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LOGO設計徵選競賽頒獎典禮報導
Fantastic! 中央研究院「植物新視界」特展現場報導
企業訓練三部曲之Blended T&D
計畫巡禮
92-96年數位學習網補助案之追蹤摘要(上)-企業學習網類
臺灣產業經濟檔案數位典藏計畫--中興紙業檔案專題選輯及主題網頁簡介
分享園地
AD還是A.D.?──「知識下鄉」的省思
 
分享園地 >
上一篇 | 返回電子報
 
AD還是A.D.?──「知識下鄉」的省思
 
史語所數位知識總體經營計畫主持人/李宗焜
三月十一日自由時報A12版,有一篇關於史語所主辦「穿越歷史長河──文明科技四千年」全國巡迴展的報導,這一篇報導的標題是:「西元標示,學術龍頭中研院凸槌」,該報導對展覽的內容和背景,無一字著墨,通篇只在揭露本展覽的西元標示,「環台展示,錯了十個月」,而「堪稱全國學術界龍頭的中央研究院也出現了『英譯烏龍』,而且是錯在普通常識的西元標示。」真是茲事體大。

報導引用「民眾指出」,並引台東大學教授的說法作見證。指出英譯標示出現AD 121和121 AD,都是錯誤的,正確的用法應是A.D. 121。A.D.源自拉丁文Anno Domini縮寫,因為是縮寫,不可省略「.」。而中研院竟然連年代縮寫都搞錯,「這種錯誤會令國外學者質疑台灣的學術不夠嚴謹」。

今天中午我在素食店巧遇來訪的美國學者(史丹佛大學博士),拿這個問題請教他。他認為這是一個完全不值得討論的問題,回來並印了一份wikipedia的資料給我。該資料大意說「Anno Domini縮寫為AD或A.D.,傳統會把AD放在數字前,BC放在數字後,例如64 BC,AD 2009。但把AD放在數字後(例如2009 AD)現在很普遍。」可見不論AD 121、121 AD或A.D. 121都是對的,並沒有非如何寫不可的硬性規定,也不會引起質疑。尤其不必繩以「傳統」來表示嚴謹,因為所有的展示說明,我們非常努力的把艱深的專業術語,用民眾能懂的語言表達出來。

這是一個很小的問題,即使真的錯了,向主辦單位反應一下也就是了,一定要這樣大張旗鼓才能顯出本事嗎?「有那麼嚴重嗎?」如果你有能力,要用來幫助別人,不是拿來炫耀自己或傷害別人;何況很多時候自以為是的人未必有能力。這一篇報導沒有把展覽的訊息傳達給民眾,只告訴民眾有一個展覽少了兩個黑點。也許這是記者的生態,但這種生態是病態;報紙上充斥著各種令人啼笑皆非的句子,誰認真檢視過自己的母語!

我本想向該報反應,但該報網站上並沒有任何讀者對此新聞有任何評論,我想我的意見應該也引不起興趣。這兩天,有不少長官和朋友、同事關心這件事,我想不如借電子報一角做個說明,並談談個人對「知識下鄉」的感受。由這個事例,讓我對「知識下鄉」有一些省思。

我們當初規劃全國巡迴展,目的是希望把數位典藏的成果和全國民眾分享,尤其是資源比較缺乏的地區,台東史前館是我們排除萬難所規劃的最後一站。在前面的六個展場,共吸引了超過十五萬人參觀,其效果自比只在中研院展覽大得多。我到各個展場主持開幕,都能聽到民眾感激的聲音,他們甚至不敢相信,在自己的家鄉也能看到並享受這些資源;尤其很多中小學生臉上滿足的表情,都讓我們深深感動。從台灣頭走到台灣尾,每一個群眾來去的身影,都讓我們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我相信台東地區的民眾也會一樣歡迎這樣的展覽,遺憾的是:我們不惜人力、物力,許多同仁辛苦加班所呈現出來的成果,竟埋沒在一篇似是而非的負面報導!大家都知道白紙上黑點的故事,我們紙上的黑點卻是記者加上去的!

既然被稱為「學術龍頭」,當然不能被無知的攻訐打倒,而「知識下鄉」要做到什麼程度,就看你還剩下多少熱情!面對無知、無聊甚至無理取鬧的無奈,有多大本事一笑置之!

上一篇 | 返回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