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電子報 第六卷第四期
專題報導
珍藏臺灣、立足世界! 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MCN臺灣分會」正式成立
【典石成金!NDAP2.0!!】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一期總成果回顧
【重返福爾摩沙】-「臺灣島‧臺灣鳥」
【重返福爾摩沙】主題特展-「台灣魚類資料庫」
分享園地
島與海的邂逅
96年數位典藏「資訊融入教學」研討會會後報導
最新消息-國內
從數位典藏到數位學習-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傳承學術研討會
2007品牌經營趨勢論壇
全球創意產業前景瞭望-創意經濟之父John Howkins來台專題演講
第五屆數位地球國際研討會-「空間資訊科技與自然、人文社會之融合」
「2007年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參加紐約授權展計畫」參展品牌徵選結果公告
色彩管理實務工作坊(南區)
最新消息-國外
【中國】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三大特點喜憂參半
【中國】天津圖書館:把圖書館延伸到每個市民身邊
【加拿大】16th International World Wide Web Conference(WWW2007),8-12 May 2007, Banff, Alberta, Canada
【美國】21st Annual Preservation Conference,30 Apr - 01 May 2007, Adelphi, MD USA
【中國】全面推進中醫藥創新發展的重大舉措
新知傳播
數位典藏異地備份儲存資源網路建置計畫簡介
數位精品
【故宮器物典藏精品】:《漢 白玉司南珮》
計畫簡介
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機構建置與研發數位內容子計畫
 
專題報導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典石成金!NDAP2.0!!】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一期總成果回顧
 
數位典藏網路核心平台計畫/姚良婷提供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發展沿革

前期發展

電子資料庫是泛指文字、數值、圖表、影像等資料,在經過有系統的整理後儲存於電腦系統之中,可提供各式資訊檢索應用的資訊整合體。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的基礎,與電子資料庫及內容網站的發展有直接的關係。過去三十多年來電子資料庫的成長相當快速,從74年起幾乎全球每年都有超過一千種新的資料庫,至83年已經超過一萬種。

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

為提昇國內網站素質,以達到利用網路加強國民文化、藝術及科學方面的素養,國科會成立『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其目的是以多媒體的網際網路網站做科學與文化知識推廣的工作。第一期計畫自民國878月至8810月完成,由中央研究院推動四個發展環境與合作機制系統支援子計畫以及七個主題系統先導計畫。主題可區分為自然科學〈臺灣魚類、植物、蝴蝶生態〉與歷史文化〈淡水河溯源、漢代墓葬與文化、搜文解字、臺灣原住民、火器與明清戰爭〉兩個系列。第二期計畫於8810月由國立臺灣大學繼續發展,推動metadata及浮水印技術開發與套件製作兩個系統支援子計畫及十二個主題子計畫。『數位博物館』專案的推動,期望藉由網路傳播優質文化與知識,使人不受時空環境限制,得以終身學習並拓展國際視野。

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90年整編為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887月行政院第九次『電子、通訊、資訊策略會議』通過『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並將此案分由國科會協調執行。本計畫於9011正式展開,以專案方式進行,並委請中央研究院主持此專案計畫,成立「計畫辦公室」,以溝通協調各參與機構間的合作。『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的發展與目標是將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史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臺灣大學及中央研究院各機構珍貴的重要文物典藏加以數位化,建立國家數位典藏,以保存文化資產、建構公共資訊系統,促使精緻文化普及化、大眾化,資訊科技與人文融合,並推動產業與經濟發展。之後在國科會前主任委員翁正義的裁示下,將「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整編為國家型計畫。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第一期的主要目標是:

n           將國家重要的文物典藏數位化,建立國家數位典藏。

n           以國家數位典藏促進我國人文與社會、產業與經濟的發展。

 

◆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第二期

延續著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第一期的方向,計畫辦公室與二期規劃構想小組以創新的指導原則由上而下整合計畫團隊構想,界定了二期計畫與一期定位上具有顯著差異的重要價值,同時也勾勒出整個國家型計畫的願景:永續經營「臺灣數位典藏」,呈現臺灣語言、生物與文化的多樣性;推廣典藏成果應用,縮減數位落差;推動國際交流合作,共創人類新文明。

 

第一期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重要成果

◆ 奠立珍貴華文的數位內容基石

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致力將各機構珍藏文物予以數位化,強調以學術專業的正確性為品質保證,建立國家級的數位典藏,並達到保存文化資產與建構公共資訊系統為目標。有別於國際間各式數位圖書館、博物館之計畫,國內數位典藏計畫不限單一機構、學科、社群、資料等類型與單一取向,採多元整合的方式擬定計畫方針,挑選目前臺灣最具代表性與迫切性的文化資源,進行數位化及加值應用。在第一期五年計畫中,已完成眾多文化、自然資產數位化及可觀的後設資料標準與規範,不僅能大幅提昇我國民眾在研究工具、數位學習以及數位產業上的創新契機,並與歐美先進國家同步走近網路全球化、知識社會的時代。

目前主要數位內容可劃分為館藏(collection)、物件(object)、後設資料(metadata)及網站等類型。在館藏、物件及後設資料方面,主要以主題分類,以不同形式呈現出各館藏數位化成果,並有各式物件數位化工作之圖文說明、流程影片介紹和指南等,確保各館藏實際運作方式及成果品質。而在資料庫/網站方面,除各機構建置之資料庫及網站外,藉由數位典藏聯合目錄系統,或整合性的公共展示系統,可直觀且快速的認識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的一期成果,並在各式檢索、瀏覽工具使用下,提昇數位典藏內容的可用性。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不但為臺灣奠立珍貴華文的數位內容基石,也能強化臺灣在華人文化圈的領導地位,確保中文正體字能於全球化浪潮下持續佔有不可或缺的關鍵地位。

n          國家文物典藏數位化進度

為了保存與充份運用國家珍貴文物資源,參與本國家型計畫的機構(中央研究院、國史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圖書館、臺灣省諮議會)將典藏品進行數位化,典藏品數位化後產生的數位化檔案,與後設資料結合成數位化產出。95年度數位化產出達67.710TBTera Byte,兆位元組),91年至95年總計達256.771TB

91-95年度實體數位化、後設資料建置容量成果表

計畫執行年度

實體數位化
建置容量
TB

後設資料
建置容量
GB

91年度

20.938

1

92年度

30.61

19

93年度

63.487

64

94年度

73.886

56

95年度

66.717

993

 

n          促進人文與社會發展進度

l           聯合目錄計畫突破200萬筆資料

本國家型科技計畫與國外數位典藏計畫相較,其特色為涵蓋多元多主題的學科內容,如生物、史地等學科,藏品項目包含了檔案、書畫、地圖、器物等多種的型式,數位化藏品有文字、圖像、影音等多種的媒體形式,其內容知識專業精深。為促進我國人文與社會發展,本國家型計畫自91年度起開始進行「數位典藏聯合目錄系統建置計畫」。「數位典藏聯合目錄」建置目的在彙整本國家型科技計畫項下,各機構計畫及公開徵選計畫數位化後所建置資料庫的成果,以提供一引介平台,增加原典藏單位的效能與其典藏品的曝光率,提高網路世界中知識資訊的質量。在聯合目錄中查詢到的每一個項目,都提供網路連結,可以連到原典藏單位數位典藏品的後設資料頁面。因此,使用者可以透過聯合目錄,連結到原資料庫更加豐富、深入的資訊,並進一步使用原典藏單位的檢索系統;使用者也可以繼續使用聯合目錄的系統搜尋、瀏覽,以接觸種類更廣泛的典藏資料庫。聯合目錄數位化媒材匯入筆數越多,則可提供使用者的資訊則愈形豐富、多元。91年至95年數位化媒材總計收錄約256萬多筆。至目前為止已有3,314,035筆資料

l           公共展示系統正式對大眾開放

為使社會大眾能領略多元、深入的典藏內容,帶動大眾運用典藏內容,本國家型科技計畫從社會大眾為使用者的觀點及效益出發,將典藏內容經視覺設計包裝及互動功能引用,完成公共展示系統「數位101【經典意象 珍藏臺灣】」,自9412月起至95228進行系統Beta測試及修正,於本國家型科技計畫94年度成果展期間(952月)正式對大眾開放。

l          數位化工作流程情形調查研究

為推動與發展內容建置,本國家型科技計畫依典藏品類型與特性分為16個主題(動物、植物、地質、人類學、檔案、器物、書畫、地圖與遙測影像、金石拓片、善本古籍、考古、新聞、語言、漢籍全文、影音、建築等),並記錄各項數位化工作流程出版成手冊及影片,以供推廣與培養數位典藏專業人才及有興趣的大眾使用;目前業已完成各單位「典藏情形調查表」84份、「數位化工作流程調查表」153份、「數位化工作流程圖文說明」62份、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影片25部。並以這些資料為基礎,輔以相關書籍、論文資料,打破主題的形式,改以物件為劃分,研擬撰寫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21份,聘請專家協助審閱,根據各方意見再修正內容。此外,平日也進行國內外重要數位典藏計畫、網站研究分析,撰成專文,與調查成果、指南均置於內容發展分項計畫網頁上,開放各界參考、研究與利用。

     

◎主題小組                                                                            ◎計畫成果資源

l          公開徵選計畫成果斐然

為推動商業、產業,特別是文化產業、加值產業、內容產業、與軟體產業,和教育、學術研究,以及民生、育樂方面的利用;本國家型科技計畫自民國91年起,每年透過國科會公開徵選計畫,徵選的計畫包括數位典藏內容開發公開徵選計畫、數位典藏技術研發公開徵選計畫、數位典藏創意加值公開徵選計畫及數位典藏創意學習公開徵選計畫(93年度增設)4類。每年度參與的計畫數目為:91年度27個計畫、92年度29個計畫、93年度67個計畫、94年度87個計畫、95年度75個計畫。

 

◆ 基礎技術與數位化成果的應用及轉移

在資訊技術方面,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為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之間建立起一座技術銜接的橋樑。在第一期計畫中,網羅了臺灣大學、暨南大學、臺灣科技大學、中央研究院等國內一流研究學者的參與,將其所研發的基礎研究型的成果實際應用至各項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中,把理論落實為實際,同時進行技術轉移至國內外相關產業的廠商,導入適當的營運模式(business model),將學術研究、實際應用與技術轉移等一整套的價值鏈(value chain)予以完整串連與整合,也結合了產官學研四方的參與,有利於且可作為其他計畫的重要參考。

n         促進我國產業與經濟的發展

l          推動數位典藏加值應用,創造數位典藏產業

為將本國家型計畫之數位典藏產出成果推展至加值應用層面,數位典藏產業鏈的形成是首要之務。在本國家型計畫透過「數位典藏產業鏈規劃」、「數位典藏市場發展研究」等工作持續推動下,數位典藏產業於計畫中期已儼然成形。為整合廠商研發能量,形成產業聚落,本國家型計畫於94年度成立「數位典藏網路園區」,提供網路產業平台,邀請廠商虛擬進駐,配合實體輔導措施,協助廠商發展有效商業模式。目前網路園區進駐單位已達100家,加值商品上架數近1000件,瀏覽人次逾40萬人,廠商產值預估達1975千元。

為創造數位典藏加值應用商品典範,本國家型計畫另於95年度舉辦2006第一屆數位典藏商業應用大賽」,發掘優秀作品與設計人才。本活動參賽作品共計240件,得獎作品23件,其中14件已輔導開發成商品,預估產值達1,039萬元。本國家型計畫亦積極輔導創意加值公開徵選計畫與各類型產業合作,進行數位典藏加值應用示範性案例開發,目前計有「影音頻道產業案例與中華電信MOD合作開設數位典藏頻道」、「行動內容開發案例將本國家型計畫加值內容運用於手機導覽服務」、「生活及文化商品開發案例建材與印刷類商品」等七大類型成功案例,為數位典藏加值應用開創良好典範。

      

數位典藏網路園區                                             ◎2006第一屆數位典藏商業應用大賽」

l          整合數位加值資源,推動典藏授權機制

為促進數位化成果之廣泛加值應用,數位典藏授權觀念與機制之推動至為重要。本國家型計畫於94年舉辦「邁進國際市場:數位內容授權說明會」「數位買賣與數位分享:94年數位典藏授權暨成果展」,活動人次共計946人,參與廠商約100家,為國內首次國家級數位素材的授權。本國家型計畫並前往觀摩2005紐約國際授權展、香港國際授權展,了解國際授權市場,並成立「授權網」網站,推廣授權觀念。

95年本國家型計畫持續致力於授權之推動,正式參與2006紐約國際授權展,典藏單位與廠商所獲總授權收益初估達39千萬元,成功將本國家型計畫數位典藏加值應用成果推上國際授權舞台。並延續94年度國內授權展,舉辦「授權產業鏈媒合展示」,現場展示加值應用商品及授權內容,並進行授權媒合,開拓各類型數位典藏產業鏈的加值應用。本活動參與人次達350人,參展單位共計30家。此外,有鑑於國際授權人才培育之重要,本國家型計畫於95年亦舉辦「國際授權人才培訓workshop,邀請國內外授權專家授課,累計學員達129人次。

此外,在數位典藏內容持續累積,加值應用多元發展下,交易與授權議題愈顯重要,本國家型計畫於94年邀請產官學研界專家,成立「產業推動暨智財權諮詢委員會」,針對數位典藏產業發展現況及產業鏈上中下游之智財權問題提出建言與輔導。

◆ 促進學術的發展與創新

在內容及資訊科技雙重發展與協同合作的前提下,文化與學術內容典藏單位與資訊科技、交互激盪出兼具人文社會與科技特質的學術研究。因為內容數位化與結構化(即後設資料metadata)後,可以協助研究學者可以從不同的嶄新觀點探究同一議題,乃至於產生新的學術研究議題;例如同一議題在數位內容管理系統中找出不同論點的表述及其差異比較,以及經由不同時空系統的結合與輔助下,呈現不同時空脈絡的研究觀點等。因而,在第一期計畫中,主要的學術發展與創新包括期刊論文、會議論文與技術報告等三方面,以及相關系統資料庫工具的研發與製作。

1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學術產出

項目

內容

期刊論文

129篇(國際:44、國內:85

會議論文與報告

657篇(國際:308、國內:351

重要會議:如JCDLECDLICADLACMAPECDublin CoreIEEEIFLAIS&TMCN等組織會議。

l          開發技術工具,以自由軟體原則授權釋出

為鼓勵產業加值、利用各項數位典藏、促進各項相關生產與管理技術,例如研發知識管理技術、多媒體網路技術、本地常用語文,以及語言相關技術等。本國家型科技計畫持續開發技術工具(如:漢字構型資料庫、多媒體影音轉檔程式、GIS應用支援工具集、影片附加浮水印工具等),截至9512月共釋出23種可供使用者免費下載的工具,下載次數達81,934人次。

 

技術研發分項計畫

技術研發分項計畫屬於『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的核心計畫,負責本國家型計畫核心技術研發,並提供各內容典藏計畫資訊技術相關諮詢及支援服務需求。包括:協助建立後設資料規範與程序、共通與特殊的資訊技術工具與應用需求、建置數位典藏系統,以及協助數位典藏資訊技術人力的養成等。

本分項計畫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多媒體技術、電子影音技術、數位版權管理、語言處理技術、後設資料、缺字與漢字構形、多模式資訊檢索、通訊網路及系統整合服務等。支援並協助數位典藏整體內容(如聯合目錄與公共展示系統)之整合與呈現。

本計畫以整合技術的平台為基礎,發展先進數位典藏技術。並透過與內容面的實際結合,培養技術能量。本計畫並持續進行先進技術研究,掌握國際之最新研究前沿與發展。進而建立技術門檻,與培育相關研發人才。

 

成果

典藏系統支援:支援80餘個主題計畫,支援內容包括分析後設資料、引進國際標準、開發資料庫、分析與開發整合系統及後續維護等工作。並技術支援數位典藏聯合目錄與公共展示系統。

技術開發:本計畫進行多向核心技術開發,包含後設資料、典藏系統與資料庫技術、語言處理技術、數位版權保護技術、多媒體處理技術、時空座標、資訊檢索技術等。

 

1.後設資料系統化方法與流程

2.影音數位典藏架構

 ◆ 培育數位內容產業相關人才

在第一期計畫中,由於網羅產官學三方人員,也培育出許多數位內容產業的相關人才,其培育方式包括三種:計畫的主持、參與及實作,數位專業課程的訓練推廣,以及學術研討會與演講的舉辦。在人才領域的培育方面,則涵蓋了數位藝術設計、數位技術(如數位掃描、語音檢索、語意分析、中文檢索、中文缺字、數位典藏管理系統、數位版權管理等)、數位內容生產與品質管理、數位資訊內涵分析與組織、數位資訊與多媒體傳播、數位內容經營、電子商務、計畫管理、數位資訊素養、數位學習、智財權等不同層面。

n          數位典藏教育訓練人才培育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能否順利推動,與計畫內人員是否具備數位化所需的知識與技能有密切關係。為協助參與人員建立正確的觀念,養成所需的數位化能力,熟悉典藏數位化所涉及的過程、技術及問題等,爰有專業培訓課程之辦理。對於計畫人員與典藏單位人員的培訓課程,秉持以技術方面的實務課程為主軸,亦即課程規劃是以實務應用為主,理論為輔。藉由邀請相關的專家學者授課,有系統地培訓計畫內人員。

除了辦理系列專業培訓課程及編印數位典藏叢書之外,亦結合資訊技術,將過去辦理之部分課程以課程簡報及聲音檔呈現,提供計畫人員及對數位典藏有興趣之各界人士,依需要有自行上網學習,俾提升個人數位典藏專業知識與技能。目前已完成的課程內容包括:「文獻典藏數位化的實務與技術」、「數位典藏相關標準與規格」等,皆已放置於網路上開放使用。五年總計舉辦場次為68場,總參與人數為5,074人。

n          辦理數位典藏融入終身學習活動

為推廣本國家型計畫的成果,增進民眾認識及使用數位典藏網站資源的能力,本分項計畫與社區大學、公共圖書館等終身學習相關單位合作,以演講及設置攤位介紹等方式,推廣數位典藏為社會大眾終身學習的資源。希望藉由活動之舉辦將數位典藏的概念與特色,帶回各地社區大學,開啟與社區大學對話的管道,並與社區大學有更緊密的互動、聯繫。

n          辦理中小學教師數位典藏融入教學研習活動

為將數位典藏優質教學資源網站推廣予中小學教師,提高中小學教師使用網路資源融入教學活動設計之能力,及培養數位典藏中小學推廣種子教師,本國家型計畫延續數位博物館「中小學教師數位博物館素養訓練班」,於九十一年及九十二年賡續舉辦「九年一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中小學教師數位典藏教學資源研習班」。其後應國家型計畫整合之政策,並參酌中小學教師建議,於九十三年將研習班名稱改為「中小學教師數位典藏教學資源研習班」。課程內容包含數位典藏教學資源介紹與應用(將數位典藏依中小學五大學習領域分類授課)、數位典藏教學資源與教學設計及應用等。活動目的主要在規劃多樣化的研習活動,讓中小學教師更全面、更實務的學習與應用數位典藏於教學活動,並提供數位典藏創意學習徵求計畫之中小學教師培訓的管道,達成種子師資培育的目標。(參考網站:http://dlm.ntu.edu.tw/index.htm

l          五年總計舉辦場次:59

l          五年總計參與人數:3,621

年度

舉辦場次

參與人數

91

5

584

92

3

428

93

25

       1,319

94

11

810

95

15

480

總計

59

        3,621

 

n          進行數位內容產業人才需求研究,承辦數位內容學院課程

本國家型計畫於92年接受經濟部工業局委託,協助調查國內數位內容產業人才需求,完成《數位內容產業人才需求調查報告》及《數位內容產業人才發展推動策略報告》,對人才培訓方向提出建議。並於9293年於經濟部工業局數位內容學院內開設「文化數位內容人才養成班」,培育文化數位內容產業所需專業人才,成效如下:

      班別

項目

92年度

93年度

冬季班

春季班

夏季班

開課期間

92/11/0101/31

93/04/2608/18

93/07/0109/07

培育人數

30

30

30

開課時數

300小時

300小時

300小時

課程說明

本課程跨領域敦聘大專教師以及業界專教授數位典藏產業相關課程,從基礎概論到數位化技術、系統設計、數位經濟與創業課程,給予完整且全面的視野,並配合實習課程,希望培育數位內容產業專業人才。

 

◆ 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

由於本國家型計畫以國家級的數位知識工程,典藏重要文物,保存傳統文化、典藏臺灣豐富生態與文化資料,進一步普及應用精緻文化典藏。注重人文與科技領域的溝通,以及各單位間的合作,累積了獨特的臺灣經驗;並開拓資訊通信技術、生物多樣性、人文社會科學與資訊結合之新研究領域。計畫同仁根據這些成果參與重要的國際會議,獲得國際的肯定與重要的交流成果。

交流成果包括多位計畫成員擔任數位典藏領域相關重要國際會議(例如JCDLECDLICADL)與期刊(例如JDL)之議程委員與編輯、舉辦國際會議(包括ICDATAPEC數位典藏會議,PNC會議,博物館數位化國際研討會等)、持續補助積極參與國際組織,規劃並參與國際會議,展示本國家型計畫成果。

n          參加紐約國際授權展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94年以觀摩團身份參與紐約國際授權展,95年主動出擊,籌畫臺灣館的展示,希望開拓國際授權市場,將數位典藏加值應用成果、數位物件帶到國際市場上,提升數位典藏之國際能見度,厚植國際授權經驗。

    95年度紐約國際授權展臺灣館展出相當成功,媒體報導包括平面與電子媒體、電視台等共計56則。總計參與廠商家數9家,典藏單位/公開徵選計畫授權項目有實體商品40件、圖像授權514件、影像授權12件、其他授權69件及品牌授權等所獲得之總授權收益初步估計可達新台幣39仟萬元以上,成功地藉紐約國際授權展拓展本國家型計畫的授權收益。(參考網址:http://aps.csie.ntu.edu.tw/plan_platform_NY_licensing.html

n          國際合作

Museum Computer Network博物館電腦網路30年以上的歷史,是北美地區及少數幾個歐美國家博物館界分享數位化工作經驗,促進文化及教育事業的非營利組織;美加地區主要大型的博物館皆參與其中,是國內數位典藏計畫的博物館型機構,分享數位化經驗及尋求國際合作最佳的國際組織。參加此組織將可(1)與國際博物館界的友人分享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執行數位化的成果及經驗、(2)尋求國際合作的可能性、(3)促進文化交流,縮短文化隔閡,增進文化包容性。目前本國家型科技計畫與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合作推動MCN Taiwan,已與MCN理監事會合作訂定MCN Taiwan區域章程。

此外在生物多樣性方面,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GBIF是生物多樣性公約(CBD)所要求成立之國際組織,推動整合與分享全球各國生物多樣性資訊。臺灣係由國科會代表為其附屬會員,目前正爭取加入為投票會員。藉著此一交換平台與機制,透過各國國家入口網站可整合全球各國之生物物種、標本、生態分布與文獻之資料。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站(TaiBIF已於兩年前建置完成,因數典計畫之支持亦已將國內各博物館之標本資料整合並與國際接軌。但後續仍有物種名錄、物種描述(生物誌)、生態分布及文獻等資料仍待持續蒐集及整合,以加強實質之國際合作與交流,此部份之工作將納入第二期之數典計畫中。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