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逾2007年3月23日(星期五)上午10時30分,假國家科學委員會舉行「博物館電腦網路(Museum Computer Network, MCN)臺灣分會(MCN TAIWAN Chapter)」簽約儀式,由MCN主席Marla Misunas與計畫第二期總主持人、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劉翠溶共同為「MCN臺灣分會」的正式成立揭開序幕。曾經參與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的重要成員,包括曾擔任第一期總主持人,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等人應邀出席,共同見證歷史性的時刻。
88年7月行政院第九次『電子、通訊、資訊策略會議』通過『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並將此案分由國科會協調執行。本計畫於90年1月1日正式展開,以專案方式進行,並委請中央研究院主持此專案計畫,成立「計畫辦公室」,以溝通協調各參與機構間的合作。『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的發展與目標是將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史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臺灣大學及中央研究院各機構珍貴的重要文物典藏加以數位化,建立國家數位典藏,以保存文化資產、建構公共資訊系統,促使精緻文化普及化、大眾化,資訊科技與人文融合,並推動產業與經濟發展。之後在國科會前主任委員翁正義的裁示下,將「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整編為國家型計畫。
當流行舞曲中的主唱變成臺灣藍鵲、褐鷹鴞等臺灣眾多知名原生種鳥類,那將會是怎樣的神奇樂音呢?在「風華再現-重返福爾摩沙」主題特展中,「臺灣大學典藏數位化計畫」以「臺灣島‧臺灣鳥」為主題,讓參觀者體驗運用數位觸控互動技術擔任鳥DJ,將鳥叫聲與流行音樂相結合,譜出獨一無二的樂章。亦透過時光隧道體驗花蓮豐田玉開採的輝煌歷史。還有,與愛麗絲一起喝下變身水,進入昆蟲的奇幻世界,探索豐富生動的昆蟲生態。這些都是臺灣大學典藏數位化計畫團隊為了讓參觀者更親近與瞭解五年來的成果所做的努力,進而也希望發掘數位化典藏資料的多元樣貌與推廣加值的眾多可能性。現在就讓我們直接進入「臺灣大學典藏數位化計畫」網站,與臺灣豐富的生態環境邂逅一場美妙的「遇見」。
「台灣魚類資料庫」2002年起在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有專任助理之協助下,資料之蒐集及數位化乃得以快速增加。此外與其他動植物資料庫間的整合,如後設資料(metadata)的制訂等更是有突破。此期間正好台灣也以經濟體身份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網機構」(GBIF),該機構亦在2003年完成標本及物種名錄資料之整合與交換平台,以Darwin Core為共通欄位之標準,故台灣在建構台灣之GBIF窗口(台灣生物多樣性)入口網及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時,即遵循GBIF之國際標準,也因此「台灣魚類資料庫」即可透過「台灣生物多樣性入口網TaiBIF」,將台灣魚類資料提供至GBIF,成為國際上首批資料整合成功的合作者之一。
地點:外貿協會台北市國際會議中心101會議室(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號)
詳情請參閱網頁:http://www.ccia.org.tw/bb/guide.htm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內容發展分項計畫」針對不同的數位化流程舉辦一系列的數位化工作坊,旨在提升數位藏品的質與量。本專案擬邀請計畫內實際從事數位化工作的第一線人員,討論典藏數位化作業中,對於輸入、輸出與各項媒體間的色彩管理等相關議題與實作,並藉此交換心得與解決問題。活動地點:國立成功大學光復校區 國際會議廳 第二演講室報名方式,採線上報名,網址:http://content.ndap.org.tw/活動時間:4/24(二)09:00 ~ 17:00 4/25(三)09:00 ~ 17:00 4/26(四)09:00 ~ 17:00
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0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結果4月8日晚在京揭曉。雲南富源大河舊石器洞穴遺址、深圳咸頭岭遺址等十大考古新發現,從24個入圍項目中脫穎而出。一年一度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開始於1990年。17年來,評審標準一以貫之,即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能夠代表年度考古發掘成果的精品,並能為學科發展提供新信息、新認識,以及具有示範和導引作用。
“一碼通”、 “大篷車”、進行業、入社會,天津圖書館把圖書館延伸到每個市民身邊。
已經七八年沒有去過圖書館的郭小姐最近又成為天津圖書館的讀者,因為現在辦一張圖書閱覽證,郭小姐就可以在任何地方上網,通過圖書館系統瀏覽7200多種期刊、1000多種報紙和6000多種電子圖書。從事技術供作的郭小姐最近還暸解到:圖書館的“一碼通”服務項目,可以使任何一個人註冊半讀書証免費申請一個帳號,享受文獻網上閱覽服務。
本文轉載自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網址:http://www.nlc.gov.cn/GB/channel55/58/200704/05/2603.html
活動網站:http://www2007.org/
玉的瑩潤堅實是常被比附的德行,象徵君子美德。除此之外,玉被使用於渴求長生的服食、希冀不朽的殮葬,則展現古人對玉驅邪厭勝能力的信仰。漢代出現了多款厭勝玉,司南珮即是其中常見的一種。
發行期數: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電子報 第六卷第四期 出版日期:民國 96 年 04 月 15 日 創刊日期:民國 91 年 05 月 10 日 (每月15日發行) 發行人:劉翠溶 總編輯:李宗焜 發行單位: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計畫辦公室 執行編輯:數位訊息創新傳播子計畫 通訊地址:(11529)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研究大樓114室 服務專線: (02) 27829555轉310或183 傳真: (02) 2786-8834 E-mail: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訂閱 / 取消訂閱]
相關連結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TELDAP.
透過「珍藏特展」、「目錄導覽」與「技術體驗」,結合聯合目錄以及成果網站資源資料庫,立即探索豐沛的數位內容與嶄新的網路技術。
整合數位典藏與學習計畫中具主題及獨特性之菁華成果,提供國際專業社群瞭解台灣數位化成就,創造文化流通與落實國際接軌總目標。
本平台主要為典藏創意產業建構一個資源集中、法律諮詢、創意分享、資訊交流、專業互助、合作結盟、與商機無限的空間。
負責數位學習產業的品質把關,確保數位學習產業提供之學習服務與教材品質,以提升使用者滿意度及學習成效。
提供參與計畫詳細資訊、相關出版品、研發及運用之技術等資訊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