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電子報 第六卷第四期
專題報導
珍藏臺灣、立足世界! 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MCN臺灣分會」正式成立
【典石成金!NDAP2.0!!】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一期總成果回顧
【重返福爾摩沙】-「臺灣島‧臺灣鳥」
【重返福爾摩沙】主題特展-「台灣魚類資料庫」
分享園地
島與海的邂逅
96年數位典藏「資訊融入教學」研討會會後報導
最新消息-國內
從數位典藏到數位學習-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傳承學術研討會
2007品牌經營趨勢論壇
全球創意產業前景瞭望-創意經濟之父John Howkins來台專題演講
第五屆數位地球國際研討會-「空間資訊科技與自然、人文社會之融合」
「2007年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參加紐約授權展計畫」參展品牌徵選結果公告
色彩管理實務工作坊(南區)
最新消息-國外
【中國】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三大特點喜憂參半
【中國】天津圖書館:把圖書館延伸到每個市民身邊
【加拿大】16th International World Wide Web Conference(WWW2007),8-12 May 2007, Banff, Alberta, Canada
【美國】21st Annual Preservation Conference,30 Apr - 01 May 2007, Adelphi, MD USA
【中國】全面推進中醫藥創新發展的重大舉措
新知傳播
數位典藏異地備份儲存資源網路建置計畫簡介
數位精品
【故宮器物典藏精品】:《漢 白玉司南珮》
計畫簡介
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機構建置與研發數位內容子計畫
 
最新消息-國外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中國】全面推進中醫藥創新發展的重大舉措
 
http://www.pharmadl.com/pharmadl/yaowenkuaidi/view_news.aspx?contentid=106031/中國醫藥數位圖書館

 

321,科技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國務院十六個部門聯合發佈了《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代表16個部門作了新聞發佈,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發表了書面講話,國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于文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吳湞出席會議並講話。有關部門領導和專家也出席了會議。

 

《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是繼2002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藥現代化發展綱要》後又一事關中醫藥創新發展全局的綱領性檔,是政府部門全面推進中醫藥創新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

 

《綱要》提出,到2020年,中醫藥創新發展的總體目標為:通過科技創新支撐中醫藥現代化發展,不斷提高中醫藥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鞏固和加強中國在傳統醫藥領域的優勢地位;重點突破中醫藥傳承和醫學及生命科學創新發展的關鍵問題,爭取成為中國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促進東西方醫學優勢互補、相互融合,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新醫藥學奠定基礎;應用全球科技資源推進中醫藥國際化進程,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為人類衛生保健事業做出新貢獻。

 

《綱要》根據中醫藥的特點、趨勢及面臨的關鍵問題,提出了繼承與創新並重,中醫中藥協調發展,現代化與國際化相互促進,多學科結合四個基本原則。確定了完善中醫疾病防治、養生保健和診療技術體系;健全中藥現代產業技術體系;豐富發展中醫藥理論體系;建立國際認可的中醫藥標準規範體系;構建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科技創新體系;形成國際科技合作網路體系的六大戰略目標。而推進《綱要》實施,將重點落實加大投入、政策扶持、組織協調三個方面的措施。

 

劉燕華表示,中醫藥是中國最具有原始創新潛力和可能的學科領域,中國政府頒佈實施《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將對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保障人民健康,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建設和諧社會,實現中國和平崛起產生積極促進作用。

 

王國強在書面講話中指出,中醫藥是中國重要的衛生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有潛力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民眾對中醫藥需求更加迫切,科技對中醫藥發展的支撐作用更加突顯,宣傳和實施好《綱要》的意義也更加重大。王國強還就貫徹落實好《綱要》提出了明確意見和要求。

 

丹珠昂奔在講話中指出,民族醫藥已經成為國家醫療衛生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民族醫藥發展是實施《綱要》的重要內容。《綱要》中的四個基本原則切合民族醫藥的發展實際,必將有力地指導和推動民族醫藥實現健康快速發展。

 

吳湞表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將重點開展完善註冊法規突出中醫藥特點、加快修訂《中藥品種保護條例》、穩步推進中藥材規範管理、加強中藥不良反應監測體系建設、加快實施中藥技術標準和法規體系研究專案等工作,貫徹實施剛剛發佈的《綱要》。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