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我職能提升與學習的趨勢
在文章一開始,筆者原本預定的內容寫的是”高度競爭的社會如何掌握學習的趨勢...”,不過,筆者不想如某些精英雜誌般的恐嚇各位讀者說些『你再不提升自己你就會被社會淘汰』這類的話。事實上,這個社會並沒有這麼恐怖。不過,若各位在工作之餘還有點時間,並想過「我是否可以幫助我的客戶、我的同僚、我的組織、我的老闆解決些什麼問題」,這樣工作起來一定更有成就感,與同事、客戶、上司之間的關係一定也會更好,就算沒有升官,工作起來也開心點。問題是,你憑什麼幫別人?到底什麼能夠讓你比別人多懂一點?而筆者的答案其實就是-有效率的學習。
學習是一個心態,並沒有一定的模式或方法,事實是「你做什麼事都會學到東西」,就算你花一個下午作白日夢式的空想,也會有所得,差異只在效果與效率而已。筆者一直認為實體學習是最有效果的學習,有個很有經驗的老師直接協助你演練、練習,絕對是最有效果的學習法。但可惜的是,這個模式的成本實在太高,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每週花一天到資策會受訓。不過,這也不代表你不能利用其他有效率的方式學習自修。
2.新一代數位學習的模式更加輕鬆有效
由於教學科技、技術與工具的推陳出新與功能差異,在這樣的新興大環境下,大家應該多少都發現到漸漸的被要求上學習網看教材、學習。或許系統還是有些缺失,讓大家抱怨連連,但是大家多多少少都有感受到,好像學習的方法變多了。數位學習對很多人來講是個很艱深的詞;又是平台又是教材又是服務的,好像很複雜。其實它是很單純的,數位學習就是另一種學習方法。
(一)善用學習平台功能
學習平台隨著科技進步,功能越來越強大也越來越好用,某些平台甚至已俱備Web 2.0協同教與學、整合式學習的位置。所以平台買來以後不要單單只是拿來放教材,有非常多的平台功能夠搭配實體學習來使用的,簡單一句話,去用就對了。
大部分的老師並沒有時間去製作教材,但不代表從事實體教學的老師就不能用平台教學。以資策會教研所開課使用情況為例,將平台使用於課前預習、課後連繫與複習都是非常具有成效的;授課教師在實體開課之前將一些相關導讀文件教材放到平台上,讓同學上課前可以預先預習,上課時效果或更好,而一般實體課程結束後就幾乎等於斷了聯繫。透過平台功能,學員在課與課之間可以完成一些教學活動或是完成課程後可以持續交流與深入學習,在一樣的實體課程時數裡上更多的內容。
舉例來說,一個專案管理的課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理論與案例練習內容,若純為實體課程需要的時數恐達 50小時以上的時間,這樣對於實體上課成本極大,特別是公務員來自各地,並且需請公假出差,實在是很難達成的任務。透過善用平台,教師只需要在幾個特定的點上實體課程,例如:概念介紹、模式介紹、最後總結等,而其他如分組操作演練、小組討論、實驗,甚至部分的分析歸納,都可以利用平台的互動功能達到相關的效果。而讓該課程極可能僅僅需要3個實體學習天就可以完成,而整個課程的互動或許可以在學習平台上保持長達半年之久,可以有限資源獲得更多學習效果。
此外,有很多的訓練課程也是機關內同仁互相指導,人人都有機會是指導者,而這也是許多指導者該學的東西,善用科技可以提升教學的成效。下圖一左是筆者目前用於教學的學習平台,圖一右是透過一個討論區來執行繳交flash製作的作業的案例,同學們可以很簡便的互相比較觀摩作業。

圖一、筆者所用的學習平台 (Moodle)
(二)教材的更高互動化與人性化
數位教材除了將實體課程e化外,下一步就是,更有效率的新世代教材,如同筆者之前所說,學習者能夠獲得越接近實際的上課與練習就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所以除了串流教材(圖二左,也就是可以看到老師頭部一直在講話的錄影教材) 與 像是電子化書本般的網頁式教材之外(圖二右),模擬式教材也是現在正夯的學習教材(如圖三),透過這樣的教材學習者獲得互動更多的學習模式(圖三的課程透過跟教材中的人物對話、來練習自己面試人員的能力)。

圖二、串流教材(圖左)與網頁式教材(圖右)

圖三、美國Nexlearn 公司做的Interview training(面試練習教材)
模擬式學習最根本的精神在透過模擬真實的情境和環境,讓學習者能夠安全的、較低成本的,但又處與擬真實境內操作其訓練和學習相關課題。主要用於軟體使用(Software Usage)教學上的軟體模擬,已經非常常見,通常是以功能主題式的練習來教導使用者。軟性技能的模擬泛指人際關係上(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的技能與非操作技能的訓練,如交談技巧,領導能力,決策訓練,流程學習等。實體操作技能模擬則較偏操作技能(Operating Skill)與建構真實物理環境(Modeling Physical System),此類學習教材的建構也較常使用3D技術,如機件操作學習,物理現象學習等。
無論是哪一類型的模擬式教材,其所秉持的學習模式皆能跳脫單一路徑的直線性資訊傳遞。並且,模擬式學習輔以傳統教學內容,混成整合正規和非正規教育的界線與時限,以其為自主從事教學或學習活動之本位。
教材的未來會朝向遊戲式數位學習,於提升學習者的注意力、興趣、創意、人際關係的培養等,具有相當大的發展潛能。我國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即多以行動學習載具進行協同教學,如台灣師大國文系便以行動學習、情境式融入與遊戲學習等方式,策劃角色扮演與闖關動畫遊戲式學習活動,以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並透過經驗分享回饋與成效評鑑,達成語文教學聽說讀寫作能力之提升。
3.現在與未來學習趨勢
學習或數位學習一定要規規矩矩完完整整的嗎?除了正規的數位學習,這個資訊爆炸時代有更多更簡便、易取得極有用的知識來源,網路世界充滿了創意十足,貢獻自己知識的人。大家都是某部分的專家,這樣的學習不但免費,而且成果並不遜色於求教于名師。例如Yahoo知識+, Wikipedia, Blog,這就是非正式的網路資源學習法,礙於篇幅關係,希望有幸再與各位討論。
而學習的下一步是什麼?目前不管是手機與其他行動載具(PDA或是遊樂器)的學習其實已經慢慢成形,特別是手機已經有不少學習軟體發行,而掌上型遊樂器(如 NDSL、 PSP),也開始有許多的學習軟體陸續出版(圖四、五),也就是「行動學習」。或許下次搭飛機去巴黎時,用手機或是NDSL 練習個法文彙話的情境也不遠了。
圖四、目前於日本發售的任天堂NDS掌上型遊樂器學習軟體表

圖五、日本電車內的NDS漢字練習與英文學習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