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 第七卷第四期
活動快訊
歡迎參加《TELDAP聯絡人訓練講習》
歡迎參加「博物館創用CC推廣說明會」
國科會公開徵求「台法幽蘭計畫2009-2010合作交流計畫及2009雙邊研討會」
專題報導
透過數位創新科技應用提升工作能力 -數位學習入門
連結學習資源的最佳技術—SQI
企業數位學習的創新應用-Podcasting
推動綠色供應鏈導入數位學習~突破點的局限,達到面的擴散
傳統學習服務產業轉型應用數位學習成功案例說明會-中部活動花絮
97年度數位學習產業市場推廣 - 北美CAIS華語文教學研習會拓銷活動於3月16日圓滿落幕
國際視窗
藝術與人文資料服務──Arts and Humanities Data Service (AHDS)
海外華語漢字教學網頁簡評
外籍人士學好華文的秘密-Chinesepod、Livemocha
計畫巡禮
數位學習產學合作聯誼會
分享園地
有錢途嗎?我聽不懂!(下)
難忘的校外教學
 
分享園地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有錢途嗎?我聽不懂!(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數位知識總體經營計畫總支援分項助理/陳泰穎

在繼續四月份的文章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一項應該令我們嚇到半夜從床上醒過來的數據。

您知道全台灣的朋友有多麼愛用數位典藏嗎?

請務必先瀏覽下面的這個網頁,〈百大網站排名總覽〉http://www.bnext.com.tw/LocalityView_6608

根據今年三月份《數位時代》依照2007年台灣網友的使用行為調查統計、分析的結果,台灣前一百大最受網友歡迎的網站已然出台。請讓我們來仔細看看這份名單,讓我們來找找看與知識、學習有關的網站有哪些入圍呢?謝天謝地,國立台灣大學擠進第六十九名,接下來第五十四名是台北市政府教育入口網,再來是第二十七名的維基百科然後呢?沒了。

對,就是這樣。與知識學習有關的入口網站,大體上就只有這三個上榜,其中國立台灣大學官方網站勉強可以和數位典藏有點關聯(可是大家上台大的網站,是為了數位典藏?還是為了想進台大、求學就讀呢?);台北市教育入口網以前有提供一些數位博物館計畫的網站連結,但是改版之後也是遍尋不著。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這個投入鉅資的國家型科技計畫,目前在一般社會大眾的心目中,確實比不上百大網站第一名那充斥正妹相簿的無名小站、還輸給同性戀貼圖交友網站(子曰食色性也,還真的是至理名言啊!)…甚至連排個遺珠之憾的資格也沒有。這樣子,有被嚇醒了嗎?

以專業知識為取向的網站,要在商業性格充斥的台灣網路社會中殺開一條血路,確實並不簡單。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其實應該是有競爭對手的,而且還是被我們的競爭對手遠遠地拋在腦後?

那就是維基百科,排名第二十七名的維基百科。

數位典藏或許不必事事談錢談產值,不過如果能夠提昇學術研究品質,或是讓更多更正確的知識在網路上流通,也不失為功德一件。可是呢?請問現在人們想要查詢資料,他們的思考與動作會是甚麼呢?去圖書館?上數典網站?

不。是打開電腦,在搜尋引擎(Maybe Google, maybe Yahoo, maybe MSN…)的可愛白白搜尋bar裡面,鍵入想要查詢的資訊,偉大(但自己不會評鑑知識品質)的維基百科,就會把他所有的資訊丟出來給你。來吧!做個小實驗,隨便找一個搜尋引擎,打進入蔣中正之後,第一名不是國史館數位典藏的相關資訊,而是維基百科裡的蔣中正。打個宋徽宗試試看,除了MSN這個意料之外的好朋友,其他兩大搜尋引擎出現的第一名,也都不是數位典藏的相關產出。

這個排序,就是數位典藏在台灣社會大眾心目中的定位。

我們做的事情毫無價值嗎?不,不是這樣的。這些台灣的自然與文化資產,當然是屬於全人類的知識寶庫,而不管是在台灣新竹的原住民部落,或者是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漢學家面前,同樣的文史典藏資料,都能夠吸引不同世代、不同專業領域的人群。我看著部落裡一個星期才能接觸到電腦一兩次的原住民小朋友、跟六十多歲白髮蒼蒼華語說得比我還溜的外國漢學家盯著電腦螢幕聚精會神的那種神情、那種因為接觸到新奇事物而感到喜悅的表情,並無二致。數位典藏的數位內容,其實是位傾國傾城的絕世美女,只是找不到屬於她發揮的舞台而已。

那麼問題可能出在哪裡呢?

現在數位典藏下轄的百萬筆資料,不可謂之不豐富,也確實可以滿足學術型資訊使用者的需求,透過如聯合目錄、各機構自身資料庫之類的平台,許多學者往昔不容易接觸到的原始資料,只要彈指一瞬,鍵入正確的關鍵字,相關資料就能夠顯現在電腦螢幕上。也難怪就算是白髮蒼蒼的西方漢學家,也要對台灣數位典藏,頻頻豎起大拇指說:「Wonderful!妳們做的事情很好!很好!」

可是,對一般朋友來說,知識使用的需求卻是完全截然不同的。或許現在只是小學生要教報告想知道蔣中正是壞人還是好人,或許現在中國大陸觀光客去慈湖玩之前想要先認識一下蔣中正的生平。當我們坐在電腦前面,看著一篇篇的檔案、剪報、文物,除非有人能夠引領我入門,詳細解說這些浩瀚如山的檔案、簡報與文物,和蔣中正之間的有趣故事,否則我想恐怕一般大眾,也寧願選擇雖然看起來字數比較多、圖片比較少,但是卻可以給我蔣中正生平完整脈絡的維基百科。換言之,當學術圈的我們,批評現代的網路與一群群不知道欣賞廟堂之奧的粗鄙網民將世界區分成十億個相互牴觸的個人真理時,我們的知識平台也正分成三百萬個細小而不易親近的公共真理,難以跨越出學術圈的矮矮界牆之外。

如果數位典藏計畫的目標已經取得全體典藏機構與社會的共識,認為所有數位典藏計畫的產出與服務只要提供予學術界使用,那麼我相信台灣在過去十多年的努力與投資,已經完成了一項雖不至四庫全書等級之歷史定位、但也足供讓全球學術界感念個幾十年的學術資源資料庫。對於這點,我們應該要對自己有著深刻的自信,當我回想起亞特蘭大Hyatt飯店裡那一雙雙圓睜睜瞪著電腦螢幕的藍色大眼睛時,我想我們的工作是做得很上算、值得自豪的。

暫且不提有沒有人可以因為從事數位典藏而變成億萬富翁、社會賢達,面對一個不確定政策目標與經濟產值的領域,確實也不宜我們多做揣斷。可是,如果我們希望能夠呈現台灣在生物、文化與社會多樣性的目標仍然不變,如果我們希望能夠透過我們努力的成果,不只讓學術研究品質提升,更能讓台灣變得更好,讓台灣人更有教養、更有知識,那麼我們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努力。

首先,莫論典藏單位想不想投入到文化創意加值產業當中,學術圈在知識的經營與管理方面,必須對目前世界運作的方式,有著更為深刻的了解。純研究典藏單位應該對台灣與世界主要國家著作權、智慧財產權(雖然我知道不少長官先進同仁一聽到這五個字加上盤點這個動詞的組合就會血壓升高、頭暈想吐)以及創用CC等與知識相關領域的法律與最新思潮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與認識。而在引進最新思潮的同時,也應該謹慎審視自身所有的典藏是否可以完全適用至這些新的思潮、法律?還是應當找出一套新的相互適應模式?以創用CC來說,我不僅對這種促進社會公平發展的思維相當神往,我個人也非常、極度、十分樂意把我這不成材的作品拿出來創用CC授權;但是以法律觀點,我所屬的單位典藏就不能夠適用創用CC這套辦法,這不是因為我們不認同創用CC的理念,而是因為我們並不是典藏品的著作者,我們無權越俎代庖,去宣告一項自己並不擁有的權利。至於希望能夠投入到文化創意產業的典藏單位,更應該積極在單位內投入創意、行銷、管理、商法相關並且熟稔典藏內容的人才,建立產學界的Know How商業合作人脈,並且對於時尚、市場脈動有深刻的掌握,才有機會在全球市場上打開一條屬於台灣的道路。而對於想賺錢的單位來說,法規與組織文化是否能夠鬆綁?讓單位不只是公家機構,而是能夠成為數位典藏從業者可長可久生涯規畫的道路選擇?是除了know how之外,另外一項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要用社會主義的方法去達成資本主義的目標,無異緣木求魚。連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都不做的事情,我們台灣倒是還在秉持這樣的準則行事,我們實在想不透。

對於想要主推教育文化學習,或是立志成為學術研究資源標竿的單位來說,或許要讓我們的產出能夠成為大家仰賴的知識來源,我們可以先把數位資訊轉化為有意義的知識,做為先期目標。或許我們可以製作某些主題類型具有推廣性質的數位內容,例如節慶專題、人物專題,在農曆鼠年時,將有關的數位典藏主題內容加以彙整,呈現出從自然到人文,多樣化的鼠輩面貌,希望製作透過大家有興趣的話題,吸引社會大眾對數位典藏內容的近用與點閱率(否則三百萬筆資料,學者專家看了欣喜不已,門外漢卻無從找起)。另外,深入瞭解不同使用者的資訊使用行為,針對典藏單位所設定的目標使用者族群,擬定適合的服務方式,也是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例如檔案類有公開必要及法源的資料典藏主題,或許就可以仿效英國國家檔案館的方式,只要任何人願意付費,就可以瀏覽或是下載檔案。而對於學術類型的資料庫,或許就可以針對檢索方式、欄位等議題,持續追蹤使用者意見,精進資料庫的品質,方便學者們的研究。

數位典藏有沒有錢途?我不知道?如果我們不試著做些自我調整,那麼恐怕聽不懂數位典藏在幹嘛的人,也還是永遠在那邊聽不懂。可是如果我們願意去瞭解世界運作的方式,讓我們更能夠去適應這個世界,那麼數位典藏或許就有機會能夠發揮他在知識與文化層面的影響力,變得更有前途,也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參考網路資源

數位時代〈百大網站排名總覽〉

http://www.bnext.com.tw/LocalityView_6608

國立台灣大學官方網站

http://www.ntu.edu.tw/chinese2008/

台北市教育入口網

http://www.tp.edu.tw/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96%E9%A1%B5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