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入口網Culture Mondo(網址為http://www.culturemondo.org/)為一國際非營利性文化入口網站組織,宗旨在於鼓勵世界各國針對本身獨特文化資產進行數位化,藉以和世界其他國家、社會文化分享;同時亦關注網絡世代與社會之互動,以及數位人權、數位落差等議題。
今年的Culture Mondo圓桌會議,有英、美、日本、馬來西亞、韓國、法國、墨西哥、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孟加拉、盧森堡等國,超過20位國外數位文化入口網負責人與實務工作者來台參與討論。筆者十分榮幸能列席本次Culture Mondo圓桌會議。謹將本年度Culture Mondo會議,以跨越議程時間限制的主題方式呈現,將本次會議重點和關心文化與網路發展的朋友進行分享。
議題三:網絡時代的虛擬與真實之間
自20世紀80年代,電腦逐漸走入家庭與個人生活之後,我們所面對的就是一個純然嶄新的環境,Gino Yu教授的演講當中,便分享了一段由Michael Highland所製作的短片I am a game addict(網址http://tw.youtube.com/watch?v=_IznAvaJb5Q)。這部短片中的男主角出生於1984年,正是歐美國家的一般家庭將電玩納入到家庭娛樂的時代。因此小男孩一出生,玩的便是俄羅斯方塊,長大一點則有射鴨子與超級瑪莉相伴。等到2000年代,資訊科技與虛擬實境技術的發展,讓他透過更多以第一人稱出發的3D暴力電玩,來認識整個世界。因此在片中男主角的自白「我在電玩遊戲裡開車的里程數比在真實世界還多」、「虛擬世界比真實世界更真實,也更美麗」,又何嘗不是一種值得數位文化工作者深思的觀點。我們建立這些在網路上的數位內容,是否能夠讓人們對於這些文化的「真實存在」,有更多的認識、欣賞與敬重呢?相信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課題。
而不可諱言的是,適當地運用網路與資訊科技,仍然可以呈現許多文化遺產。Claus Nehmzow 所服務的Heritage Key網站將於2009年進行一系列3D世界人文遺產虛擬實境的上線工作。在他的演講中,展示了目前所開發的秦始皇陵與圖坦卡門王KV5王陵墓葬的虛擬實境,其效果與考據皆令人驚嘆。以KV5墓葬為例,使用者可以自由在墓葬空間內行走、移動,如果發現埃及文物,還可「撿拾」該文物,詳細檢視其外觀、說明。從展示畫面看來,Heritage Key整體介面十分流暢,文物3D復原極為細緻,且文物背景資訊亦相當詳實,當可吸引不少原本對考古不熟悉的年輕網友「入門」。而或許數位典藏計畫也可以針對故宮、殷墟、十三行、熱蘭遮城等重要景點,進行類似的虛擬復原。(Nehmzow先生之簡報:http://www.slideshare.net/ClausNehmzow/heritage-key-culturemondo-taipei-presentation)
三天會議的省思
將文化遺產加以數位化,並且分享予公眾,是目前世界先進國家之大勢所趨。但是如何分享?這點就仍有相當多的討論空間。根據會議中與會國外專家的討論,對這些文化工作者來說,歷史文化性的數位遺產,主要的產業機會並不限於前幾年國科會所力推的授權商務,而在於保存智慧與文化多樣性,確保設計者與各類型藝術工作者,能夠透過對各類文化遺產的賞析,激盪出各種創新的作品。或者是透過類似Heritage Key網站的經營與宣傳,來拓展對文化遺產當地的生態旅遊商機。在討論中國大陸網站侵犯史語所智財權的案例時,與會德國學者Thorsten Schilling就極端質疑我國的作法:「你們怎麼可以對一千年前的東西伸張你們的智財權、還拿來賺錢?」直到筆者解釋該案例之細節,以及中國大陸若干網站連史語所文字產出皆一字不漏嫖竊的狀況之後,Schilling先生才得以釋懷。因此,未來數位典藏計畫尋求永續經營,恐怕還有深層的政策思維,需要進行細緻的思考。
不過就所有與會專家學者來說,如何在人與文化不至於在網絡社會中過度異化的前提下,設法將文化數位化、並分享予世界更多人知曉,是所有與會人士皆同意的目標。而為了達成文化資源共享的目的,我國基本上有以下幾點方向值得關注:
1 持續數位化工作的深度與廣度:儘可能拓展文化遺產數位化工作的深度與廣度,讓更多不同階層從菁英階層拓展到普羅大眾、不同層面以往或許只能做針對文物、標本進行數位化,或許之後可以針對學者檔案、知識產生的背景等相關文物進行數位化、不同來源、不同語言從主流語言到弱勢語言的文化遺產都有機會在數位世界得以保存與呈現。
2 提昇公眾對文化遺產的興趣:透過各類型科學普及活動,讓文化遺產變得更為Sexy吸引人、更具趣味性。事實上,已故院士考古學家張光直先生就曾在其專書中提出,人類學與考古學之所以不為公眾所認識支持,人類學家與考古學家本身要負擔最大的責任。尤其在未來2-5年國家財政困難的時刻,在不影響文化學術機構本身「格調」與「知識正確性」的前提下,從非政府組織企業與社會大眾爭取支持與資源,協助文化遺產的永續經營,相信將是未來文化學術機構可以考慮的努力目標。以童叟皆解的方式呈現知識,或是設法喚起社會大眾與典藏之間的相關聯性英國國家檔案局即強調個人可從國家檔案局追索先祖歷史,藉以吸引個人使用國家檔案,都是可以進行的作法。
3 跨越語言藩籬:文化入口網的設計目的,基本上仍在於透過網路平台,進行文化交流,藉以促進更美好的世界。但如前述,語言是較政治國界還要更具有隔絕性的藩籬。臺灣,無論是大型博物館的千年文化典藏,或是市井常民的生活經驗,相信都值得和全世界分享。如何培養各類型的翻譯人才,協助將中文的各種數位文化內容,轉譯成英文與其他語言,和世界分享臺灣的文化之美,從而讓我們重新肯定與省視自己的存在,相信是未來在文化入口網建置與數位文化經營時需要注意的目標。而如何讓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化得以在網路世界存衍,也是未來可以關注的議題,筆者在會議中就認識一位太魯閣族朋友,他可以流利地使用母語及華語,但是當他希望能夠和在巴黎留學的族人以網路溝通時,由於輸入法的限制,他沒有任何選擇、只能以華語或英語和族人通聯。或許未來語言學與人類學的專家,可以原住民族語言輸入法的研究,作為學術知識回饋社會群體的具體實踐。
參考網路資源
Culture Mondo 世界文化入口網
http://www.culturemondo.org/
Internet World Stats
http://www.internetworldstats.com/stats7.htm
Global Voice
http://globalvoicesonline.org/
幾篇有趣、同時來自臺灣的報導
Taiwanese Version of Thanksgiving
http://globalvoicesonline.org/2008/11/28/taiwanese-version-of-thanksgiving/
The Flying Saucer houses will be torn down
http://globalvoicesonline.org/2008/09/03/taiwan-the-flying-saucer-houses-will-be-torn-down/
Culture 24 – 24 hours museum
http://www.24hourmuseum.org.uk/etc/culture/cultureindex.html
短片:I am a game addict 電玩癡狂 by Michael Highland
http://tw.youtube.com/watch?v=_IznAvaJb5Q
Heritage Key
2009年1月上線,網站建置中
http://www.heritage-key.com/
會議簡報
http://www.slideshare.net/ClausNehmzow/heritage-key-culturemondo-taipei-present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