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電子報 第六卷第十二期
專題報導
數位典藏大專院校推廣研習講座-宜蘭場次(一)會後報導
「數位典藏中小學教師研習活動—連江縣場次」
數位典藏大專院校推廣研習講座-高雄場次會後報導
數位典藏大專院校推廣研習講座-台南場次會後報導
分享園地
【我們都是數典人】~年度成果展
美臺團II:數位典藏行動數位機會中心芻議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電子報」稿約
最新消息-國內
第二屆數位島嶼攝影比賽頒獎典禮暨攝影展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96年度成果展主題特展-「通往數位國度的探索列車」搶先報
「文明的根」數位典藏技術應用系列講座(三)安陽考古的復原與重建
【數位典藏網路核心平台計畫:數位典藏異地備份與長期保存系統建置計畫】「數位典藏長期保存與異地備份」教育訓練
九十七年度公開徵選計畫『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數位學習部分
「WOW!Taiwan-遇見台灣新感動」~開始報名
新知傳播
尋回散佚在海外的台灣魚類模式標本(二)—大英博物館館藏現況
計畫簡介
數位典藏海外推展暨國際合作網路推動計畫-國際數位內容整合與合作計畫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ject of Integrating Digital Contents
 
新知傳播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尋回散佚在海外的台灣魚類模式標本(二)—大英博物館館藏現況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何宣慶,邵廣昭

國科會第二期國家數位典藏計畫今年度開始執行,我們正積極進行其分項計畫「數位典藏海外推展暨國際合作網路推動計畫」中的子計畫「國際數位內容整合與合作計畫」,主要目的是在於蒐集散佚在海外之台灣之生物標本,特別是標本模式之數位化圖文資訊,含標本照、標本籤之資料。我們的主要目的尋回散佚在海外的魚類模式標本以及各館所典藏的台灣魚類標本資訊,本文針對大英博物館所典藏的內容進行介紹。

大英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 London (British Museum))所館藏的台灣魚類標本共233筆,其中有22種,27筆資料共計68尾是為模式標本,其最早可以追溯到1858年斯溫豪氏(R.Swinhoe)自台灣採集三筆淡水魚資料,隨後斯氏又於1862, 1865-1866年間在台灣採獲淡水及海水魚共168筆,這些標本由Günther1868年發表7個新物種,是為台灣魚類研究之首要記事。隨後Regan (1908)根據A. MoltrechtH. Sauter所採集的標本,共發表10個新種,此後便未見有較為大規模的採集及發表。目前已知有部分標本轉移至澳洲墨爾本博物館以及他館。

表一為所有記錄魚大英博物館魚類標本典藏之數量,表二為典藏於大英博物館的台灣魚類模式標本。圖一至十一為目前記錄有效種之台灣新種魚類模式標本。

 

表一. 典藏於大英博物館之魚類標本紀錄

登記日期

筆數

說明

1858.12.15

3

原登記購買自R. Swinhoe,地點為Formosa,未鑑定之蝦虎魚。

1862.12.6

72

未見原登記資料,推測應購買自R. Swinhoe,多數為未鑑定之海水魚。

1865.5.2

72

原登記購買自R. Swinhoe,地點為China,但標本均註記為Formosa,多數為未鑑定之淡水魚。為Günther (1868)所使用之標本。

1865.10.29

40

原登記購買自R. Swinhoe,無地點,但標本均註記為Formasa,多數為未鑑定之淡水魚。

1866.6.8

84

原登記購買自R. Swinhoe,地點為Formosa,多數為未鑑定之海水魚。

1884.5.15

41

原登記購買自Taiwanfoo Mus. Formosa(台灣府博物館),多數標本註記採自台灣南部。

1908.5.27

33

編號1-5採自Kagi(嘉義)6-33採自Lake Candidius(日月潭),原登記購買自Dr. Hans Sauter,推測應為Regan發表之後才豋記。

1909.4.28

39

分別採自Kagi(嘉義)Nanto(南投)Lake Candidius(日月潭),原登記由Dr. Arnors Moltrecht所採集,推測應為Regan發表之後才豋記。

 

表二. 典藏於大英博物館之魚類模式標本列表

學名 作者 年代

中文名

模式標本編號

尾數

Achilognathus himantegus Günther, 1868

革條副鱊

(S)BMNH 1865.5.2.54-58

5

Barbus paradoxus Günther, 1868

台灣石魚賓

(S)BMNH 1865.5.2.20-23

4

Barbus schlegelii Günther, 1868

 

(S) BMNH 1865.5.2.14

2

Chanodichthys macrops Günther, 1868

大眼華鯿

(L)BMNH 1865.5.2.15

(PL)BMNH 1865.5.2.16-19

5

Culter brevicauda Günther, 1868

 

(S)BMNH 1865.10.29.29-32

4

Opsariichthys pachycephalus Günther, 1868

粗首鱲

(S)BMNH 1865.5.2.60.

BMNH 1865.5.2.31-34

5

Pseudogobio brevirostris Günther, 1868

短吻小鰾鮈

(L)BMNH 1865.5.2.49

(PL)BMNH 1865.5.2.50-53

5

Homaloptera formosana Boulenger, 1894

台灣間爬岩鰍

(H)BMNH 1894.11.14.11

1

Clarias sauteri Regan, 1908

 

(S)BMNH 1908.5.27.16-22

7

Ctenogobius candidianus Regan, 1908

明潭吻鰕虎

(S)BMNH 1908.5.27.29-33

5

Gymnostomus formosanus Regan, 1908

 

(S)BMNH 1908.5.27.6-10

5

Gymnostomus labiatus Regan, 1908

 

(H)BMNH 1909.4.28.26

1

Ischikavia macrolepis Regan, 1908

 

(L)BMNH 1908.5.27.3

(PL)BMNH 1908.5.27.4-5

3

Liobagrus formosanu Regan, 1908

台灣鮰

(H)BMNH 1909.4.28.23

1

Opsariichthys barbatus Regan, 1908

台灣馬口魚

(S)BMNH 1909.4.28.30-33

4

Pseudobagrus brevianalis Regan, 1908

短臀鮠

(S)BMNH 1908.5.27.23-28

6

Pararasbora moltrechti Regan, 1908

台灣副細鯽

(S)BMNH 1909.4.28.24-25

2

Salanx acuticeps Regan, 1908

銳頭銀魚

(S)BMNH 1909.4.28.35-36

2

Rhinobatos formosensis Norman, 1926

台灣琵琶鱝

(S)BMNH 1862.12.6.69-70

2

Cirrhilabrus melanomarginatus Randall & Shen, 1978

黑緣絲鰭鸚鯛

(P)BMNH 1977.12.14.2

1

Benthobatis yangi Carvalho, Compagno & Ebert 2003

楊氏深海電鱝

(P)BMNH 1990.7.18.1

1

Cypho zaps Gill, 2004

駝准雀鯛

(P)BMNH 1999.12.30.1-2

2

 

說明: H: Holotype(正模); P: Paratype (副模); S: Syntype(綜模); L: Lectotype (選模); PL: Paralectotype (副選模)。無效種未給予中文名稱。


(圖一) 革條副鱊(特有種) BMNH 1865.5.2.54-58 (綜模之一)


(圖二) 台灣石魚賓(特有種) BMNH 1865.5.2.20-23(綜模之ㄧ)


(圖三) 大眼華鯿 BMNH 1865.5.2.15 (選模)


(圖四) 粗首鱲 BMNH 1865.5.2.31-34 (綜模之ㄧ)



(圖五) 短吻小鰾鮈(特有種) (PL)BMNH 1865.5.2.50-53 (副選模之ㄧ)


(圖六)明潭吻蝦虎 BMNH 1908.5.27.29-33 (綜模之ㄧ)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