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電子報 第六卷第七期
專題報導
「Google Earth活用術」教學報導
分享園地
教育推廣數位內容企劃與製作實務(上)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電子報」稿約
最新消息-國內
「96年中小學教師數位典藏教學資源研習班」臺中市場次將於8月17日舉行
博物館經營管理
數位典藏網路園區嶄新服務---創意設計構想招募
【數位典藏品質管理研討會】徵稿
Wikipedia:2007年維基媒體國際大會
數位內容創意與數位藝術專班】數位藝術工作坊
7/22~23日本新經濟的崛起動能-設計力論壇
B2C電子商務研討會「電子商務經營的策略與趨勢」開始報名
最新消息-國外
[北京]2007第二屆國際版權論壇
數位精品
臺灣棒球101
計畫簡介
推動數位典藏人文社會經濟產業發展計畫-學術應用與文化傳佈子計畫
 
專題報導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Google Earth活用術」教學報導
 
中研院史語所數位知識總體經營計畫分支四/胡其瑞

為配合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聯合圖書館圖書館日活動,館方特地邀請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組長,同時也是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技術研發分項成員的廖泫銘先生,就當前最為流行的數位地球系統「Google Earth」進行詳盡的教學與介紹。演講過程輕鬆活潑,使與會者可以在很簡單的情況下學會如何活用此系統,無論在學術上專業應用,或是個人日常生活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

 

相較於諸多專業的地理資訊系統,Google Earth(以下簡稱GE)是一種相當容易上手的應用軟體。它具有簡潔的使用介面與多樣的查詢功能,可以讓使用者在不需具備高階硬體配備的狀況下,瀏覽高解析度遙測影像,並且透過地景傾斜、旋轉等功能,來觀觀看3D立體地形以及建物。同時,由於GE屬於免費軟體版本(部分功能需要付費才能使用或是取得更高解析度影像),因此,透過全球大量的使用者共同標點與繪製立體建築,使得GE的內容日益豐富了起來,確實符合了當今流行的 WEB 2.0 概念。

 

 

廖組長運用了卡通「多啦A夢」(Doraeman)的多項道具作為講論的主軸,將GE的各項功能,組合成不同類型的應用方式,例如:竹蜻蜓、時光機、任意門、記憶保存器、資料檢索器以及地景魔棒等六大法寶,分別就這些功能的活用方法進行講解與示範,使與會者們都能夠很快地進入GE的應用情境裡。

 

所謂「竹蜻蜓」的功能,即是以鳥瞰的方式瀏覽地景。並且可以利用地標標註(Placemark)的功能,將使用者欲查找的地點予以標記,並透過查詢或是點選的功能,迅速「飛」至欲鳥瞰的地點。

 

時光機」活用術,是用於學術研究最廣泛的一種法寶。由於GE具有圖層套疊的功能,讓使用者可以將不同時期的地圖或航空照片,予以疊合在GE之中。透過圖層透明度的設定,可以輕易地進行不同時期圖層的對比,無論是城鄉聚落的發展演進,或是地形地貌的遞嬗更迭,都可以在GE的視窗內一目了然。以中央研究院GIS團隊現有的幾項成果來看,甚至已經將GE結合了中華文明時空基礎架構(CCTS)以及台灣歷史文化地圖平台(THCTS)等多項歷史地理資訊的「歷史文化地圖平台」,進而衍生出不同主題性的應用案例,例如:「鄭和下西洋時空資訊」、「漢傳佛教之時空文化地圖」等,都可以視為是時光機活用術的實際案例。

 

任意門」則是多啦A夢漫畫中最常出現的一個道具,只要打開門,就可以看見意想不到的地方。同樣的,透過網際網路的連結,GE可以將標註過的地標,與網路上的相關介紹加以連結,無論是進行影像的對比,或是查找相關地景的資料與照片,都是相當方便的功能。而這項功能如果能夠善加運用,更可以進一步地與現有數位典藏的聯合目錄或各式資料庫進行整合,也就是說可以將這個數位地球的介面當作是進入數位典藏寶庫的大門。

 

除此之外,由於GPS技術成熟及晶片價格滑落,無論是內建於手機、PDA當中,或是手持式GPS,,幾乎人人都可以便宜的價格,取得一台簡易的GPS。而Google公司也看中了這個趨勢,因此提供了使用者將自己的GPS記錄匯入GE的功能,所以,我們可以很輕鬆地將所經過的景點,在GE上繪製出路徑圖,也就是所謂「記憶保存器」這項法寶。加上前述的任意門功能,使用者也能將校準過時間的數位照片檔案與GPS路徑資料的時間相互比對,便能很輕易地將所有的拍照地點標註在GE之中,簡單來說就是使用者走過的路線、每張照片或影片拍攝的地點拍照的地點,都能精確地被紀錄下來,相信未來運用類似GE的軟體來撰寫個人遊記將會是一個新的趨勢。

 

所謂的「資料檢索器」,是將地理空間範圍作為檢索條件,來找尋使用者想要查詢的目標。舉例來說,使用者可以在地圖視窗上縮放到一個特定範圍(譬如北台北),使用者無須輸入任何地理坐標或行政區域名稱,GE便會自動計算出畫面的地理空間範圍(Where),然後在搜尋項目(What)欄位中輸入想要在這個範圍底下找到的目標或關鍵詞(譬如airport),如此,GE即可檢索出在北台北地區附近的幾個機場,使用者則可以更進一步地透過GE的播放按鈕,依序瀏覽這些機場的空照圖。

 

最後一項的法寶,也就是最特別的「地景魔棒」,則是讓使用這可以透過Google所提供的另一項免費應用軟體SketchUp(可至http://sketchup.google.com/download.html下載),將自己喜歡的建築物,製作成3D模型,並且放置在GE系統當中,如果使用者希望跟大眾分享,也可以進一步將3D模型上傳至GE的專屬伺服器上,諸如台北101、國父紀念館、圓山大飯店等等著名的地標,便可以在平面的空照圖上,一一浮現出來,讓使用者猶如搭乘直昇機一般,遊覽世界各大都市。

 

 

然而,空有法寶在手,不知如何應用也是很可惜的。因此,許多熟稔GE操作方法的使用者,已經將上述的法寶加以活用,無論是個人旅行前的資料查詢和路徑規劃,或是在學術研究上的資訊整合與平台建立,都讓原本很多資訊技術門檻高的工作,都變得容易許多了。

 

以多媒體整合為例,使用者可以透過GE,將地標相關的照片、影音資料進行連結,在使用者進行簡介時,變得更具像且活潑生動,諸如運用在旅行社的行程導覽,房屋仲介的房屋環境介紹,都可以讓消費者在沒有身處現場下,卻能了解當地環境。

 

若是談到學術研究上的應用,無論是氣象資訊的整合,或是地質調查研究,乃至於洋流的流動、生物的遷徙,都可以結合GE而將研究更為立體化。配合GE新增的時間線控制器(Timeline)功能,可以讓具有時間維度研究成果,呈現出動態的環境變遷過程。

 

近來,在民間各式非營利組織(NGO)、社區大學及社區發展組織,亦有不少具體運用透過GE的功能,整合各項地方資源的成功案例,除了呈現出地方特有的人文歷史發展脈絡,以及自然環境與資源特色,進而在相關地方社區議題與未來地方發展方向的決策上,提供了一個更有效的輔助資訊,其中較為有名的例子,便是高雄縣美濃鎮的社區GIS。從反對建設美濃水庫開始,美濃鎮的居民們蒐集了大量的文史資料,以作為社區在面對各項議題挑戰時能夠有對應的著力點。透過田野調查與訪談,他們累積了大量地方資料,也慢慢耙梳出一個美濃社區的整體印象。但是,大量的資料讓他們難以整理與消化,甚至是疲於奔命。這樣的困境讓美濃鎮民開始去尋找和思考,一個在地的組織要如何回應這樣一個棘手的課題。於是,他們開始著手繪製地圖,而且是透過GIS系統整合各式資訊而畫出各樣的地圖,這些地圖都可以說是用在地社區的觀點,整合多元地方知識的成果。而GE的出現讓原本主要由社區菁英所主導的資訊調查、整合及分析工作,可以擴大到更多社區民眾的參與,光就擴大參與的觀點來看,可以說是繼網路網路革命後的另一大進步。。

 

進一步來看,透過與其他資訊或工程技術的結合,可以想像出更多進階的應用方向,例如結合3D立體螢幕以及3D立體印表機,讓GE的呈現可以跳脫出現有螢幕的框架,給予使用者更多真實的感受。另外,GE也結合了GPS、行動通訊相關技術,讓所有人事物的定位資訊(Location)可以即時上傳,外加新一代街景圖像的使用,讓GE使用起來就猶如一個立體實景的衛星導航系統。

 

當然,以上的幾項法寶,不過是GE眾多功能當中的一小部分,隨著許多新應用程式的開發與使用,以及透過為數可觀的使用者共同製作,GE的內容想必將更加豐富。但廖組長也同時提醒所有的與會者,GE並非只是一個工具而已,在使用的過程當中,同時也不斷地在提醒我們,這顆供人類居住的地球,是需要我們更加地愛惜與關懷,而不是肆意地破壞與浪費,當我們在GE上看到這個藍藍的星球慢慢浮現出來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花更多的心力去保護他,這不但是GE被開發出來的初衷,也是每一個地球村村民的應盡責任吧!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