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看不可書畫互動桌》包含自國立故宮博物院院藏中所挑選出之十五幅經典書畫名作,利用高科技投影及觸控面板技術,讓使用者能細微觀察書畫細節之互動式裝置。展示內容包括:晉唐書法名蹟《快雪時晴帖》、《書譜》、《自敘帖》、《祭姪文稿》,讓人能欣賞到名家文字的律動與字裡行間的情感;宋元名畫《谿山行旅圖》、《早春圖》、《萬壑松風圖》、《溪山清遠》、《秋庭戲嬰》、《靜聽松風》、《富春山居》等畫作;更有唐代名作《唐人宮樂圖》、明代名作《漢宮春曉》、《溪山漁隱》等,我們可以看到唯妙唯肖的人物細節、華麗又不失自然的用色,和端莊又不失活潑的筆觸;點選清代名作《清院本清明上河圖》時,觀眾可以微觀的視野觀看市井小民在清明時節熱鬧繁忙的城市生活,融入畫中情境,感受城市的氛圍和活力!
上述畫作於平時難見真蹟,即使展出,也只能遠觀。透過互動桌,我們不但能親炙畫作,還能微觀畫作的皴法、細節和各種暢快淋漓的墨韻,甚至連躲藏在《谿山行旅圖》右下角有千年之久的「范寬」款署也無所遁形。隨著使用者手指的移動,能將書畫名作放大或縮小觀賞,可謂之千年書畫,盡在指間。不但彌補了書畫作品不能久展的缺憾,發揮數位典藏及加值應用之精神,更能觸發文化創意的新感動。
國立故宮博物院《靈畫活現—非看不可書畫互動桌》導覽
(影片來源: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總計畫辦公室)
兩位國立臺灣大學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同學在觀展後表示,這次結合科技與文化的展覽,帶給她們很大的啟發,尤其對國立故宮博物院所開發之《靈畫活現—非看不可書畫互動桌》留下深刻印象,讓她們思考如何運用數位科技訴說文化底蘊,她們也希望能夠在未來運用創意與專業,挑戰互動機台的新可能。
「e百榮耀重現」於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展出時,泰國清邁大學副校長Sermkiat Jomjunyong博士等學者參訪團一行,也在3月25日蒞臨指導。諸位泰國學者對國立臺灣大學致力於典藏數位化與數位人文學的深度研究,以及TELDAP整合國內各大學、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機構典藏,並以多元的文化創意、數位學習、電子書等方式推廣普及至社會的宏業,表達欽佩之意。
來賓參觀國科會場成果特展一景
而在前後一個月的展期中,有不少來賓對於數位學習領域在未來生活所可能扮演的角色感到期待。例如資策會在八八風災過後投入災區學校「智慧教室」、「北師南送」等社會服務,或是工研院所研發的知識網路、中文數位內容語音識別技術,都讓來賓開始思考未來數位融入學習等知識活動的種種可能。而由檔案管理局、國家電影資料館、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公開徵選計畫群、數位典藏與學習之學術社會應用推廣計畫等單位所提供的成果,更讓觀眾能夠經過數位化的文化創意資產,感受到100年來臺灣在各方面篳路藍縷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