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 縱上所述,盤瓠的神話使苗族可以以漢族王室的功臣、王室(高辛帝女)後裔自居,甚至在某些「改版」過的神話中,成為與漢族稱兄道弟的親人;蚩尤的神話,則使苗族出現一位具有英雄氣魄的祖先,甚至不惜犧牲生命,與漢族的黃帝兵戎相見,因此才有後續的「格赤炎老」等於「蚩尤」的改版;儺公儺母神話雖然來自於外地,但是卻可以將苗族的祖源上溯到人類的創始,可以說是比蚩尤、盤瓠都更為遠古,幾乎等同於盤古時代。 事實上,神話的研究並非探索這些神話的真偽,誠如顧頡剛等學者所言,包括神話故事在內的歷史建構,都不免受到「層累造成說」的影響而加油添醋,但是,就如同神話學者 Jean-Pierre 所言,在沒有教會、沒有聖職團體、沒有神聖問題的專家、沒有教義、也沒有參考書的宗教制度中,唯有神話才能顯現出最直接的宗教思維(韋爾南,2001:262)。最早的神話故事,必定是來自於人類對周遭環境的觀察與體會,因此,遠古的苗族人,如何用他們的「觀察與體會」去分辨那群和自己說不同的言語、穿不同的衣著的人們,與「我族」之間有什麼關連?或者我們可以問:究竟是漢族建構了苗族,還是苗族建構了漢族?這些都是極為耐人尋味的問題。 當筆者仔細審視諸多苗族神話的文本之後,發現這些神話,其實都會隨著外在環境的改變而有所「改版」,因此,這是一個「正在更新中的神話」,就像電腦軟體的升級一樣。有趣的是,苗族知識份子如何把這樣的「改版」用一種群體的「歷史記憶」把它合理化而成為一種普遍接受的「歷史事實」,而就在這個「集體記憶」中,民族與民族間的界線被劃分了出來;或者我們可以說族群與族群間的界線是建立在「是一群人主觀上對外的異己感(the sense of otherness),以及對內的基本情感聯繫(primordial attachment)」之上(王明珂,2001:12),而「華夏的邊緣」與「苗族的邊緣」就在神話的認同中出現。這恐怕不僅僅是一個宗教學的問題,同時也是個人類學、歷史學甚至是政治學的問題吧?
Publisher:Fan-Sen Wang, Vice President of Academia Sinica Editor-in-Chief:Zong-Kun Li Publishing Department:Taiwan e-Learning and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TELDAP Executive Editor:Sub-project: Digital Information - the New and Creative Way of Communicating Mailing Address: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No.130, Sec. 2, Academia Rd., Nangang District, Taipei City 115, Taiwan TEL: (02) 27829555 ext:310 or 183 FAX: (02) 2786-8834 E-mail:newsletter@teldap.tw
Issue: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 第十卷第七期 Publish Date:07/15 /2011 First Issue:02/15 /2007(Published on 15th every 2 months)
The copyright of all contents in this e-Newsletter belongs to TELDAP,Taiwan. The e-Newsletter publishing system is supported by the Core Platforms for Digital Contents Project for TEL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