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筆者參加TIES教育科技研討會,TIES(Technology Information Education Services http://www.ties.k12.mn.us/)創立於1967年,是整合教育與科技服務提供中小學之重要組織,主要成員為明尼蘇達州400所學校之教育工作者,每年所舉辦之研討會是美國教育科技重要盛事,2009第29屆主題以21世紀數位學習時代如何創新、適性化、互動參與的教學(Empower 21st-Century learning in digital age-Innovate, Personal, Participatory ), 在四天研討會有多元且深度的探討。本文分享其中研習會議題:應用H.E.A.T.六階評估表檢視科技化教學程度之心得與建議。 H.E.A.T. =高層次思維+參與式學習+真 實學習+科技應用如何提高學生參與(Engaging)、如何應用科技化系統與工具活化參與度和提高學習成效,是本次研討會的主要議題。此3小時的工作坊其主要學習目標是讓參與者從互動學習的定義、文獻研究,評估科技教學的規劃,講師Vivian Johnson是美國Hamline教育大學的副教授,擁有十幾年的教學經驗。她以實際案例引導參與者(幾乎是中小學老師)以H.E.A.T.評估表檢視自己上課的科技化教學程度並與其他成員討論。H.E.A.T.是由Dr. Chris Moersch 在2009 ISTE所 發表:Teaching 2.0: Challenging the Interactive Generation,H.E.A.T.分別代表四個向度: H:Higher order thinking高層次思維 E:Engaged Learning參與式學習 A:Authentic Learning 真實學習 T:Technology Use 科技應用。以這四個向度來評估在不同教學層面中(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統整和評估)學習行為與科技應用的相關度。例如:在層級6統整和評估層面的學習與討論,學習的複雜度愈高,使用科技工具對學習任務愈有直接且必要性。 表1: H.E.A.T. 六階評估表 由低到高分為六個層級原 文 說 明H.E.A.T. Intensity Level 1 H - Students taking notes only; no questions asked E - Students report what they have learned only A -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is missing or too vague to determine relevance T - No technology use is evident 層級1 H – 學生只有摘要重點,無問題討論 E – 學生只發表他們所學到的 A – 缺乏學習經驗或與實際生活相關性不清楚 T – 沒有使用科技工具 H.E.A.T. Intensity Level 2 H - Student learning/questioning at knowledge level E - Students report what they have learned only; collaborate with others A -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represents a group of connected activities, but provides no real world application T - Technology use is unrelated to the task 層級2 H – 在知識層面學習和提出問題 E – 學生只發表他們所學到的,並且與其他同學合作 A – 經由相關活動呈現學習經驗,但是無法應用在實際生活世界 T – 有使用科技工具但與學習任務無關聯H.E.A.T. Intensity Level 3 H - Student learning/questioning at comprehension level E - Students given options to solve a problem A -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provides limited real world relevance, but does not apply the learning to a real world situation T - Technology use appears to be an add-on and is not needed for task completion 層級3 H – 在理解層面學習和提出問題 E – 學生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 A – 學習經驗與實際生活世界有關,但無法應用在實際生活中 T – 使用科技工具有輔助作用,但對學習任務並不是必要的 H.E.A.T. Intensity Level 4 H - Student learning/questioning at application level E - Students given options to solve a problem; collaborate with others A -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provides extensive real world relevance, but does not apply the learning to a real world situation T - Technology use is somewhat connected to task completion involving one or more applications 層級4 H – 在應用層面學生學習和提出問題 E – 學生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能與其他人合作學習 A – 學習經驗與實際生活世界緊密關聯,但尚不能應用在實際生活情境中 T – 使用科技工具與學習任務有些連結,融入一種或多種應用 H.E.A.T. Intensity Level 5 H - Student learning/questioning at analysis level E - Students help define the task, the process, and the solution A -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provides real world relevance and opportunity for students to apply their learning to a real world situation T - Technology use is directly connected to task completion involving one or more applications 層級5 H – 在分析層面學生學習和提出問題 E – 學生能定義任務、步驟和解決方案。 A – 學習經驗與實際生活世界緊密關聯,且有機會讓學生應用所學在實際生活情境中 T – 使用科技工具直接與學習任務連結,融入在一種或多種應用 H.E.A.T. Intensity Level 6 H - Student learning/questioning at synthesis/evaluation levels E - Students help define the task, the process, and the solution; collaboration extends beyond the classroom A -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is directly relevant to students and involves creating a product that has a purpose beyond the classroom that directly impacts the students T - Technology use is directly connected and needed for task completion and students determine which application(s) would best address their needs 層級6 H – 在統整和評估層面學習和提出問題 E – 學生能協助定義任務,步驟和解決方案,並能於課堂之外進行協同學習 A – 學習經驗與直接與學生息息相關,且能投入在所創造的事物裡,其意義已超越課堂經驗,直接衝擊學生的思考 T – 使用科技工具對學習任務有直接且必要性,且學生能決定使用何種應用方式最能達到他們的需求 資料來源: LoTi Connection, Inc. http://loticonnection.com/HEATframework.html 筆者認為並非學習的每一階段都適用科技工具,使用科技工具必須從學習目標和任務思考其相關性和必要性,而且能讓學生選擇使用何種應用方式最能達到他們的需求,才能有效發揮科技的效益。應用H.E.A.T評估表可幫助教學者自我檢視在以學生為中心之互動教案設計中是否達到預期成效。本評估表值得與國內數位教學習推動機構探討並修正為適合於在地化的教學環境,促進科技工具與教學設計之緊密結合,有利於科技化互動教學的應用與普及。教師轉型: 成為數位說故事者才能整合多媒體傳遞有效學習針對教學者在網路世代中應該如何轉型?如何傳遞知識? 本次研討會邀請Bernajean Porter (DigiTales: The Art of Telling Digital Stories 一書的作者http://www.digitales.us/ products/digitales_book.php )發 表專題講座, 她表示21世紀教學者到底要教導學生哪些知識、技能、態度? 雖然政府投資大量經費在科技化教學,但是對孩子的學習僅並未有太大的改變。她認為以H.E.A.T.(高層次思維、參與式學習、真 實學習、科技應用)為教學思維才能讓數位時代的學生具備世界競爭力。因此,教學者的角色必需改變,從探索學習任務、發動問題討論、創造真實學習 環境、規劃協同問題解決工具,以及鼓勵創造性思考和培養良好溝通技巧。Bernajean Porter以一隻榔頭說明過去老師教學模式單一化,像一把榔頭,把所有的學生問題都當成釘子,現在科技進步只是把原本的榔頭是變成「有插電的榔頭」而已(圖1)。數位時代充斥多樣學習管道和資源,教學者必須成為一個好的數位說故事者(Digital storytelling),才能有效整合多媒體傳遞有效學習。 圖一:數位說故事者 v.s. 插電的榔頭資料來源:TIES 2009 Conference 教學者應該從學生的學習風格開始分析,再規劃媒體類型,最後 才是選擇適合的科技工具。而不是一開始就想使用最新的科技工具,再來想教學內容而本末倒置。對教學者的挑戰是:不要想這科技可以用在哪裡?而是想這科技用在哪裡可以發揮最大效益,才能夠激起所有學生參與的「熱度(heat)」。 圖2: 教學模式、媒體模式和科技工具規劃示意圖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學習成效: 科技工具多不如精,要用在刀口上當第二人生(Second Life), Wikipedia, Facebook, YouTube等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科技工具時,是否真的對學習成效有幫助? Dr. Bernie Dodge 是美國聖地牙哥教育科技教授,開設教育科技整合應用及教育遊戲設計等科目,他以一份調查與實證研究說明使用電子白板教學的八種變數 (參與度、教師使用電子白板的技能、學生使用電子白板的技能、學生多人使用模式、學生個別使用模式、白板存留紀錄使用模式、投票機制使用模式、非語言內容之呈現模式)進行分析。該研究調查發現,如果只是給老師科技工具 23% 都無效果。影響學習成效的八種變數中,參與(engagement) 占第一( 0.504) ,如何引發學生的參與度,與老師如何作班級經營有密切相關,而老師對電子白板操作技巧影響不高(0.338),使用電子白板教學對學習成效的影響也僅佔0.395。教學內容與設計才是重點 不是科技主導教學科技化教學應用不應再強調使用更多的數位設備,而是找出一二 種工具用在能真正產生效益的互動教學活動上,如即時回饋系統和工具,能促進練習和反思。教學內容與設計才是重點!不是科技主導教學。筆者本次出國主要參與教學科技研討會,並參觀數位科技廠商 展覽,觀察最新應用發展趨勢,可歸納出以下幾項重點:(1) 21世紀數位學習時代強調創新、適性 化、互動參與的教學(Empower 21st-Century learning in digital age-Innovate, Personal, Participatory ),如何善用科技工具增加教學效率與學習成效是各國關注的 議題。建議國內推動單位應該回歸到教學基本面檢視問題的根源,而不是一味主張科技可以解決所有教學問題。(2) web2.0教學平台與網路資源已被美國教師高度接受並應用在中小學教學上,此次參與老師達2000多人之熱烈盛況可見,教師對新科技的學習有迫切需求,此類研討會或教育訓練,對學校老師、管理者、推動者而言相當有效益。(3)未來教室所需之軟硬體整合方案已成為科技廠商兵家必爭之地,各產品服務已呈現成熟發展,如電子白板、學習 終端、系統整合、內容提供等,目前國外廠商發展現狀較我國數位廠商領先許多,若能輔導國內硬體廠商與教材開發廠商與學校教師合作,才針對教學現場 (正規教育、補教、企業訓練等)的需求開發真正符合教師能使用的教材軟體和工具系列,甚至到未來教室整合方案,將有機會以成本優勢和地域優勢,擴展亞洲科技化教育的市場。
分享:
Publisher:Fan-Sen Wang, Vice President of Academia Sinica Editor-in-Chief:Zong-Kun Li Publishing Department:Taiwan e-Learning and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TELDAP Executive Editor:Sub-project: Digital Information - the New and Creative Way of Communicating Mailing Address: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No.130, Sec. 2, Academia Rd., Nangang District, Taipei City 115, Taiwan TEL: (02) 27829555 ext:310 or 183 FAX: (02) 2786-8834 E-mail:newsletter@teldap.tw
Issue: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第二五七期即時快訊 Publish Date:05/28 /2010 First Issue:02/15 /2007(Published on 15th every 2 months)
The copyright of all contents in this e-Newsletter belongs to TELDAP,Taiwan. The e-Newsletter publishing system is supported by the Core Platforms for Digital Contents Project for TEL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