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ECAI(Electronic Cultural Atlas Initiative)所舉辦的場次中,與會學者即針對各國所進行的GIS人文領域研究分享工作經驗。來自俄羅斯的Tsymzhit Vanchikova教授,就分享關於佛教歷史建築在布里亞特共和國的數位文化地圖建置工作經驗。布里亞特共和國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地近蒙古國,而在中國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恰克圖,即位於該國境內。為了妥善保存歷史文化遺產,該國學術界設法整合國內外跨領域學術資源,包括地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建築史、宗教史、藝術史等主題,設法建構出一套關於布里亞特的喇嘛教相關建築資源庫。而對像是布里亞特、越南這類研究經費並不充裕的國家來說,諸如Google Map、Google earth之類的網路資源,就成為他們進行數位文化地圖建置時的好幫手。
由本院主辦議程,則邀請里奇蒙大學的Dr. Edward Ayers,針對GIS在美國歷史研究與教學上的應用發表演講。透過嚴謹的原始資料累積,里奇蒙大學得以地圖方式、重建或呈現諸多以往需要用大量文字才能夠解釋的人文社會資訊。包括美國從1610年至2000年的移民趨勢、1840年至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的候選人在各選區得票率、非裔美人在各地人口所佔比率,透過這些人文歷史資訊的套疊,許多社會文化現象很快得以清晰呈現。而里奇蒙大學也運用Google earth,搭配典藏里奇蒙市的老地圖、古影像與歷史研究成果,重現里奇蒙在1860年代、美國內戰之前的風貌;一邊捧讀《湯姆叔叔的小屋》,一邊瀏覽3D重現的里奇蒙,令人不禁神往。
隨著跨界思考漸趨為常態,「地圖」的概念與實踐也更趨多元
上圖為美國股市中不同產業股票價值所構成的「股市地圖」
Dr. Trevor M. Harris,則以另一不同觀察層次,提出對於GIS應用至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省思。他認為透過GIS技術,人文社會科學得以開始處理許多以往被視為龐雜繁瑣的時間與空間問題,這種發展相當值得期待。但是GIS建置需要進行眾多原始圖資的數位化工程,如果沒有這些已經過數位化的data,GIS自然也難以進行;這種研究流程,會不會讓學者忽略了實存於現實世界、只是未經數位化的真實?Harris教授認為,學者從事GIS研究或建置時,應該盡可能以「Deep Contingency」與「Deep Description」兩大關懷切入,一方面加強對原始資料與技術的掌握以增加應變不同學術問題的能力,一方面,則應關注社會文化現象之背景脈絡,方能對於複雜的人文社會現象,做出較為貼近事實的時空資訊呈現。
Publisher:Fan-Sen Wang, Vice President of Academia Sinica Editor-in-Chief:Zong-Kun Li Publishing Department:Taiwan e-Learning and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TELDAP Executive Editor:Sub-project: Digital Information - the New and Creative Way of Communicating Mailing Address: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No.130, Sec. 2, Academia Rd., Nangang District, Taipei City 115, Taiwan TEL: (02) 27829555 ext:310 or 183 FAX: (02) 2786-8834 E-mail:newsletter@teldap.tw
Issue: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 第八卷第十期 Publish Date:10/15 /2009 First Issue:02/15 /2007(Published on 15th every 2 months)
The copyright of all contents in this e-Newsletter belongs to TELDAP,Taiwan. The e-Newsletter publishing system is supported by the Core Platforms for Digital Contents Project for TEL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