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曾經有在開車、逛街時邂逅一首悠揚旋律,卻不知其名的遺憾嗎?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齊集優秀科學家研發各種檢索、保存技術,已經有了豐碩成果。為了協助社會大眾認識數位典藏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一場技術發表會特別在中央研究院舉行,共有超過80位社會大眾與數位典藏相關人士參加。
這場技術發表會,特別安排五位負責研發與第一線數位典藏技術服務的學人與團隊成員,針對個人研究成果與專精項目進行報告。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王新民研究員團隊,就以「聲音檢索」作為研究主題;透過以歌聲、音樂、Metadata作為檢索模型,未來人很可能只要錄下一段特定音訊,再送到音樂資料庫進行比對,電腦就能告知這首歌曲的歌名與相關資訊。事實上,這項技術不只能夠協助數位典藏使用者進行資料搜尋,未來也可能衍生相關市場消費服務。中央研究院資創中心譚家棟博士,則針對數位影像修復處理技術進行報告,過去許多因潮濕、發霉的老電影,透過影像擷取修復技術之後,畫質有了明顯而大幅度的提升。目前該技術將有可能應用在國家電影資料館影音數位典藏工程,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原以為失落的風華就能夠在電影愛好者的眼前,重新起舞。
來自中央研究院的沈漢聰先生、楊正雄先生、譚家棟博士,則以數位典藏系統與修復技術為主題,介紹團隊研發成果。由於參加數位典藏計畫的機構眾多,並非所有單位皆有足夠經費進行系統開發與後設資料評估,因此數位技術研發與整合計畫,就可向各單位提供諮詢與協助服務,提升數位典藏執行品質。在技術發表會現場,就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數位典藏計畫,分享他們進行1930年代史語所考古珍貴影像數位化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也立刻獲得技術團隊的熱情回應與協助。
電子書是大眾津津樂道的話題,但是目前內容不足是電子書與數位出版產業的隱憂,對一般大眾而言,如何編輯一本電子書、進行個人出版,更是尚待突破的環節。國立嘉義大學應用數學系陳嘉文教授團隊,特別研發「ebookii」電子書製作系統,以flash為基礎,您將可以自由鑲嵌喜愛的圖文多媒體素材,在數位世界寫出屬於您自己的一本書,留下最美好的回憶。
數位典藏,是一種替明天的我們留下回憶的事業,數位化時代之前的種種人類文明軌跡,正需要透過先進科技的魔法棒、轉化成0與1的符碼,才能夠在我們習以為常的電腦、手機、電視上獲得呈現。而這種資訊科技與人文的邂逅,也將讓世代之間的智慧得到更完美的交融。